白杨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那几份厚厚的资料,放到茶几上。
“部长,您看,这是我们研究所和几个主要协作单位的人员情况。我昨天晚上梳理了一下,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们的顶尖人才储备是够的,但中间层的管理和协调人员,尤其是负责生产、调度、后勤这些具体事务的干部,存在着不小的短板。”
白杨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神鹰一号’是个系统工程,科研是龙头,但生产、管理、后勤就是龙身和龙尾。龙头再厉害,身子跟不上,也飞不起来。”
“我担心,项目一旦全面铺开,各个协作单位之间,可能会因为沟通不畅、管理脱节,出现各种扯皮推诿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周部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他拿起那份资料,眉头也渐渐蹙了起来。
白杨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正中要害。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担心的。
搞项目,他最怕的不是技术攻关,而是人事和管理上的内耗。
“你的意思是?”周部长抬头看向白杨。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成立一个跨部门的‘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级别不用太高,但必须要有实权。”
“专门负责统筹‘神鹰一号’以及其他几个重点项目的资源调配和生产协同问题。”白杨顺势抛出了自己的方案,“这个办公室的人员,必须政治过硬、作风踏实、精通业务,而且要绝对可靠。”
周部长眼中精光一闪,他瞬间就明白了白杨的深意。
这是在要人,更是在要权!
要的是对项目配套体系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提议。
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没有触及任何人的核心利益,反而能让整个体系运转得更高效。
“这个想法很好!”周部长当即拍板,“非常有必要!你继续说。”
“说到具体人选……”白杨的语气显得更加随意:“我昨天看资料的时候,注意到红星机械厂有位叫沈华军的副厂长。”
“我看他的履历,是老工人出身,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在厂里待了十几年,搞生产管理和后勤是一把好手,作风也很稳健。”
“但现在却被安排在后勤处,管一些仓库、食堂的杂事,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才浪费。”
他顿了顿,抬眼看着周部长,道:“部长,像沈华君同志这样的干部,在我们的工业体系里还有很多。”
“他们可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才华,但他们就像机器里的齿轮和轴承,朴实无华,却不可或缺。”
“我们应该把他们放到更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发光发热。这对我们‘神鹰一号’项目的顺利推进,也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一番话说完,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
白杨平静地端起茶杯,小口地喝着水,等待着周部长的反应。
他已经把球,稳稳地踢了过去。
他没有提沈桦林,没有提任何私人关系。
他把沈华军的调动,完美地包装成了一个为了国家重点项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公事”。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周部长沉默了。
他靠在沙发上,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深邃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白杨的心,有那么一瞬间的悬空。
然而,周部长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彻底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