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去一部?”司机老练地问道。
“对,去一部。”白杨点点头,靠在后座上,闭上了眼睛。
轿车平稳地驶出研究所大门,汇入了四九城宽阔的马路上。
九月底的京城,秋意正浓,路两旁的白杨树叶子开始泛黄,骑着自行车的洪流在马路两侧涌动。
白杨没有看风景,他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将即将要说的话,在心里反复推演。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走后门”,而是一次精心的“布局”。
他要达成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解决沈桦林大哥的工作,让这位未来的计算机天才能够彻底安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星河”系统的研发中去。
第二,借由沈华军这个“支点”,在庞大的国家工业体系中,撬开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施加影响力的缝隙。他需要一个信息渠道,一个能确保“神鹰一号”各项配套资源万无一失的保险锁。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他要通过这件事,向上面传递一个信号:我白杨会慢慢的关注后勤这一块。
后勤这一块,一直是疏忽的重点,里面所涉及到的东西和内容,庞大无比。
当然,不是说所有后勤人员都是坏人。
而是诸多的好人里面,肯定有贪污的存在。
白杨心中清楚现在自己的影响力,只要自己稍微的有所举动,那么上面的目光就会聚集在这个地方,从而,引起重视。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白杨他懂。
但不能乱了大方向,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
车子在第一机械工业部门口停下。
出示了证件,通报了姓名,他很快被周部长的秘书客气地迎了进去。
“白所长,您来了,部长正在等您。”小钱的态度十分热情,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恭敬。
白杨的年纪比他还要小上几岁,但如今在一部的机关里,普通人都知道,这位年轻的所长,是周部长面前最炙手可热的红人。
够身份的,更是清楚白杨的份量。
“麻烦你了,钱秘书。”白杨微笑着点了点头。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周部长的办公室映入眼帘。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看到是白杨,脸上立刻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白杨同志来了,快坐,快坐。”他放下笔,起身绕出办公桌,亲自给白杨倒了杯水,“昨天回去休息得怎么样?你们搞技术的,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嘛。”
“谢谢部长关心,挺好的。”白杨在沙发上坐下,将公文包放在身侧,“今天过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下‘神鹰一号’项目的一些初步构想,怕打扰您工作。”
“哈哈哈,你白杨同志来我这里,什么时候都欢迎,谈不上打扰。”周部长爽朗地笑了起来,也在沙发上坐下,“说吧,又有什么新想法了?你这个年轻人,脑子总是比别人转得快,我喜欢听。”
白杨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从“神鹰一号”的技术路线、团队组建、以及未来五年的研发计划,有条不紊地向周部长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
他讲得很细,从芯片的微架构设计,讲到配套软件的生态构建,再讲到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带动作用。
周部长听得极为认真,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思索,偶尔会插话问上一两个问题。
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身居高位,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宏观把握无人能及。白杨的很多构想,都让他有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汇报完正事,白杨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像是很自然地转换了话题。
“部长,项目要搞好,人才是关键。我们科研团队这块,有您和上级的支持,我很有信心。但是……”他话锋稍稍一顿。
“但是什么?有困难就说,我给你解决!”周部长立刻说道,身体微微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