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所长放心!”
林慧抱着那份重若千钧的文件,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脆。
她知道,从今晚开始,自己手中这份文件的每一个字,都将牵动无数人的神经。
办公室里,随着林慧的离开,那股紧绷到极致的气氛才稍稍缓和下来。
周部长看着白杨,眼神里的欣赏几乎要溢出来。
这,才是能做大事的样子。
“白杨同志,你很好。”周部长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是我们国家的幸事!”
王振国院士和李建军总工也走了过来,看向白杨的目光里,已经没有了初见时的审视,只剩下纯粹的赞叹和……一丝好奇。
“白所长,”王院士推了推眼镜,语气诚恳,“这份报告里的很多思路,对我们整个电化学领域都是颠覆性的。”
“等项目正式启动,我有很多问题想向你请教,你可不要嫌我这个老头子烦啊。”
“王老您言重了,应该是晚辈向您学习才对。”白杨谦逊地回答。
“好了,时间不早了。”周部长看了看手表,对白杨说道:“你今晚也累了,早点休息。后续的事情,我会安排好。”
“明天一早,部里会下正式文件,成立‘神鹰一号’专项工程指挥部,我任总指挥,你任常务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王老和李总工任技术顾问组组长。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神鹰一号”,这是周部长刚刚为这个项目起的名字。
从“蜂鸟”到“神鹰”,一字之差,背后是天壤之别的期望。
白杨沉吟片刻,说道:“我希望,能把计算机研究所的沈桦林同志,也调入项目组。”
“沈桦林?”周部长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似乎是在某个报告里见过。
“对,”白杨点头,“他是周培明院士最得意的学生,也是我们国家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算法领域的顶尖人才。”
“‘神鹰一号’电池的成功,意味着无人机平台将拥有更强的动力和更长的续航,这为搭载更复杂的机载计算机和智能算法提供了可能。”
“我们需要沈桦林同志这样的人才,来为‘神鹰’装上一个更聪明的大脑。”
“好!我批准了!”周部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明天我就让部里下调令!只要是你认为对项目有帮助的人,你尽管开口!”
事情敲定,周部长带着两位专家,在警卫的护送下,匆匆离开了研究所。
黑色的“大红旗”很快消失在夜色中,但它所带来的震动,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在四九城的另一端,华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地下机房里,却是灯火通明,一派截然不同的紧张景象。
一排排巨大的机柜如同钢铁巨兽般矗立,无数指示灯明灭闪烁,像是巨兽在沉睡中呼吸。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臭氧味道,混合着风扇高速运转带来的燥热气流,在巨大的空间里盘旋。
这里,是整个国家运算能力最强的心脏——“星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所在地。
沈桦林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作服,正站在主控台前,双眼紧紧地盯着屏幕上瀑布般滚落的数据流。
他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眶下带着一圈淡淡的青色,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作为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周培明院士最看重的弟子,三十岁不到的沈桦林,已经是“星河”项目算法小组的实际负责人。
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这里,用一行行代码,一块块芯片,为这个国家构筑着通往信息时代的基石。
“沈组长,不行了!三号逻辑单元阵列温度异常,数据溢出率超过了百分之零点五的阈值!”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助理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
“慌什么。”沈桦林头也没回,声音冷静得像机房里的恒温空调,“把三号阵列的实时数据流切换到我这里,同时把备用冷却单元的功率调高百分之三十。”
“是!”
助理立刻跑到旁边的操作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主控台的屏幕上,数据流瞬间发生了变化,无数红色的警告代码跳跃出来,像是一片燃烧的荆棘。
沈桦林的目光在屏幕上飞速扫过,大脑如同“星河”主机一样,在进行着高速运算。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发出一连串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