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小白?这么晚了,出什么事了?”
作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掌舵人,这个时间点,用这条专线打来电话,绝不可能是请功报喜那么简单。
“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可以彻底解决‘蜂鸟’乃至我们目前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源瓶颈问题。”
“能源瓶颈?”周部长何等敏锐,立刻抓住了关键词,“你是说电池?”
“是。”白杨肯定地回答,“我刚刚完成了一份技术构想报告。如果能够实现,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将不再是十五分钟。”
“能提升多少?”周部长的呼吸微微一促。
白杨握着冰凉的话筒,一字一顿地说道:“保守估计,翻六倍。一个半小时。”
“什么?”
饶是周部长这样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物,此刻也无法保持镇定了。
听筒里传来一声椅子被猛然推开的刺耳摩擦声,紧接着是他压抑着震惊、略显急促的声音:“你再说一遍?多少?”
“一个半小时。九十分钟。”白杨重复道,声音清晰而坚定。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白杨甚至能听到周部长那陡然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一个半小时!
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这是什么概念?
这不是提升,不是优化,这是彻头彻尾的颠覆!
是质变!
如果说十五分钟的“蜂鸟”只是一件昂贵的“技术验证品”,那么拥有一个半小时续航能力的“蜂鸟”,就将立刻蜕变为一柄真正致命的、悬在敌人头顶的利剑!
它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战术价值和战略威慑力!
周部长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单兵电台可以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意味着未来的战场通讯将畅通无阻;
意味着那些躺在图纸上的、因为能源问题而无法实现的高精尖单兵装备,将全部获得“准生证”!
“白杨同志!”周部长的声音再次响起:“你现在在什么位置?”
“研究所,我的办公室。”
“待在办公室,锁好门,哪儿也别去!你那份报告,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看过?”
“目前只有我一个人。”
“好!”周部长似乎长出了一口气:“我现在就过去!在我到之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理会!记住,是任何人!”
“好!”
电话“咔哒”一声挂断,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
大约四十分钟后,一阵低沉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划破了研究所的宁静。
一辆黑色的“大红旗”轿车没有在办公楼主楼停靠,而是径直开到了宿舍楼后方的专家楼区域,最终在白杨所在的这栋楼下稳稳停住。
车门打开,一个身穿中山装、身形魁梧的中年男人率先下车,正是周部长。
他没有片刻停留,抬头看了一眼亮着灯的那个窗口,便大步流星地向楼内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