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其后,从车上又下来两位老人,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气质儒雅;
另一个则身材清瘦,面容严肃,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两人快步跟上了周部长的步伐。
很快,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响起,最终停在了白杨的办公室门口。
“咚咚!”
白杨立刻上前,拉开了门锁。
“东西呢?”周部长开门见山。
“在这里。”白杨侧身让他进来,然后将目光投向了部长身后的两位老人。
周部长立刻介绍道:“这两位,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科院化学所的王振国院士,国内电化学领域的泰山北斗。”
“这位是咱们部里总装备司的技术总工,李建军同志。他们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情况紧急,我把他们连夜从家里请过来了。”
“王老,李总工,你们好。”白杨立刻伸出手,态度谦逊而尊敬。
王振国院士推了推厚厚的眼镜,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听过白杨的名字。
李建军总工则更为直接,他点了点头。
“白所,把你的报告拿出来吧。”周部长沉声说道,同时自己走到门边,亲自将门反锁。
办公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无比肃穆。
白杨走到办公桌前,从上锁的抽屉里,取出了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周部长没有接,而是示意了一下:“给王老和李总工看,我是个大老粗,看不懂里面的门道。我只要一个结果:你说的,到底能不能实现!”
李建军接过了报告,和王振国院士一起,走到了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张小会客沙发前坐下。
办公室的光线不算明亮,李建军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茶几上,增加了一些照明。
两人凑在一起,将那份《关于新型高能可充电电池组技术开发的可行性报告》摊开在膝盖上。
一开始,两位专家的表情是平静中带着审慎的。
他们见过的“异想天开”的技术报告太多了。
白杨的报告,标题起得很朴实,没有用任何夸张的词汇。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从标题移到正文,仅仅看了不到两页,两人的表情就变了。
那种审慎和从容,如同被风吹散的云烟,瞬间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震惊。
王振国院士那只没有扶报告的手,下意识地攥紧了,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而一旁的李建军,呼吸则变得越来越粗重,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纸张被轻轻翻动的声音,以及两位老人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白杨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
周部长则背着手,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两位专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他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图表,但他看得懂人。
他能从这两位国内顶级专家的反应中,判断出这份报告的份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