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犹豫,没有人迟疑。
从副部长,到周培明院士,再到机房里的每一个核心研究员,都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庄严承诺。
签完协议,白杨的任务也算告一段落。
他将后续的具体工作交接给了周培明,便在众人的簇拥和目送下,准备离开。
“白所长,您慢走!有任何问题,我们随时向您汇报!”周培明一直将他送到车前,依旧紧紧握着他的手,不愿松开。
“周老,辛苦你们了。”白杨点了点头,坐进了车里。
黑色的红旗轿车缓缓驶离,留下身后那栋朴素的科研楼,和楼里一群即将开创历史的人。
车子走后,计算机研究所的地下机房里,气氛却比刚才更加热烈。
几十个技术人员围在会议桌旁,激动地传阅着那份方案的复印件,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一阵阵的惊叹和讨论。
“天哪,你们看这个‘并行文件系统’的设计,它把元数据和数据流分开了!这个思路太绝了,彻底解决了海量小文件的读写瓶颈!”
“还有这个液冷方案!他竟然考虑到了利用服务器废热进行园区冬季供暖的二次利用!这……这是把节能降耗都算进去了啊!”
“你们说,白所长的大脑到底是什么构造的?他才二十九岁吧?这些东西,感觉不像是这个时代能想出来的……”
“别瞎猜了!我们能参与这样的项目,跟着这样的总工,是我们这代技术人员最大的幸运!”
“都别愣着了,赶紧分组,按照方案上的任务分解,今天晚上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给我拿出来!”一个小组负责人大声喊道。
“好!”
众人轰然应诺,立刻散开,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眼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白杨,此刻已经回到了自己位于研究所的办公室。
窗外阳光正好,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时钟的滴答声。
他脱下外套,挂在衣架上,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然后便坐回了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
仿佛西郊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测试和那项石破天惊的计划,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的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好几摞文件,每一份都代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封面写着《关于提升“龙芯二号”良品率的攻关报告》。
小灵通的热销,对芯片的需求量暴增,现有的生产线良品率依旧是制约产能的最大瓶颈。
他翻开报告,仔细看了起来,时不时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下一串串化学公式和物理参数。
光刻胶的配方、蚀刻工艺的温度控制、晶圆清洗的流程……每一个细节,在他的脑海中都清晰无比。
大概半个小时后,他在这份报告上批注了几条关键的改进意见,然后将其放到一边,又拿起了第二份文件。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标准预研方案》。
小灵通只是一个过渡,真正的未来,在蜂窝移动网络。
GSM还是CDMA?
这是一个关乎未来数十年通信产业格局的战略抉择。
白杨的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紧接着,是《高纯度单晶硅材料提炼技术瓶颈分析》、《工业设计软件自主研发可行性报告》、《关于成立国家级软件孵化中心的提议》……
“曙光一号”的成功启动,对他而言,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终点,而仅仅是推倒了宏伟蓝图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在这条引领整个国家科技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他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