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的意识,沉浸在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贪婪地吸收着,理解着,震撼着。
他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俯瞰着整个科技文明的发展脉络。
他看到了算力是如何像催化剂一样,引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奇点。
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如何利用这台“超级大脑”,在经济、军事、民生的各个领域,建立起无可撼动的绝对优势。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当白杨再次睁开眼睛时,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
墙上的时钟,显示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小时。
那股庞大的信息洪流,终于被他完整地接收、并初步消化完毕。
他缓缓地从沙发上坐起身,感觉自己的大脑前所未有的充实,但也传来一阵阵的胀痛。
他走到书桌前,打开台灯,铺开了一叠崭新的A4纸。
和之前处理液态金属技术时一样,他需要做的第一步,依然是“翻译”和“降维”。
“银河一号”太超前了。
无论是它的专用CPU,还是光互联网络,都远远超出了目前华夏的工业制造能力。
直接把图纸丢给赵振华他们,他们也造不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白杨的笔尖,在纸上轻轻落下。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深邃。
他要做的,是为这个时代的华夏,量身定做一条通往“超级大脑”的,切实可行的攀登之路。
第一步,不是去造那个最顶级的HPC-CPU。
而是……
白杨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
《基于“龙芯二号”的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
是的,先用现有的,最成熟的“龙芯二号”作为计算节点!
虽然单颗芯片的并行能力不强,但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先搭建一个拥有数千个节点的“迷你版”超算,把并行操作系统、高速互联网络这些“软”的部分先做起来,把队伍锻炼出来!
这就像是,在造航母之前,先造一艘万吨大驱来练手。
第二步,他另起一行,写道:
《硅光技术预研项目》。
这是实现未来高速光互联的关键,必须提前布局。
将光路集成在硅基芯片上,用光代替电来传输信号,这是绕开“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必由之路。
第三步……
第四步……
白杨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就像一个最顶级的棋手,脑海中已经推演了未来几十步的棋局。
他要做的,就是将每一步,都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份份详尽的文档,然后,交给他手下那群最值得信赖的将士们,去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