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放空思绪,足足过了十几分钟,那颗因为过度亢奋而狂跳的心脏,才渐渐平复下来。
“开始接收吧。”
他在心中默念了一句。
下一秒,那股被他暂时压制的庞大信息洪流,如同开闸的洪水,咆哮着,奔涌着,冲入了他的意识深处。
这一次的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如果说之前接收汽车图纸,像是在看一部高清电影;
接收液态金属技术,像是在读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
那么这一次,接收“银河一号”的资料,就像是把一整个国家图书馆,硬生生地塞进了他的脑子里!
海量!
无与伦比的海量信息!
首先涌入的,是硬件体系架构。
不是单一的芯片设计,而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计算集群设计!
《“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专用处理器(HPC-CPU)设计图》
《“银河”系列高带宽内存(HBM)堆叠技术》
《高速光互联网络交换芯片及拓扑架构设计》
《分布式存储系统与并行文件系统设计方案》
……
每一个标题,都代表着一个尖端到令人窒息的技术领域。
白杨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无数的逻辑门在疯狂开合,处理着这些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
他看到了那款专门为超算设计的,拥有数百个精简核心的HPC-CPU,它的设计理念与追求高主频的“龙芯”系列完全不同,追求的是极致的并行处理能力。
他看到了如同搭积木一般,将一个个内存芯片垂直堆叠起来,从而获得恐怖内存带宽的HBM技术。
他看到了如同人体神经网络般复杂而高效的光互联网络,它能让数万个计算节点,像一个统一的整体那样协同工作,信息传输延迟低至纳秒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了,这是对现有计算机体系的降维打击!
紧随硬件之后的,是更加庞杂的软件体系。
《“银河”并行操作系统内核源码》
《“银河”高性能并行计算编译环境》
《大规模并行算法库(数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
《超算集群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
如果说硬件是超级计算机的骨骼与肌肉,那么软件,就是它的灵魂与神经。
系统给出的,是一个完整、成熟、且经过了无数次优化迭代的软件生态!
白杨甚至在其中看到了许多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已经优化到极致的软件和算法模型。
比如,《全球高精度气象预报与气候变化模拟系统》,它能将全球天气预报的精确度,从“天”提升到“小时”,从“区域”提升到“街道”!
比如,《全尺寸飞行器气动仿真与电磁隐身特性分析软件》,它可以在计算机中,完美模拟出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万米高空的所有飞行姿态和受力情况,极大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海量的风洞试验经费!
再比如,《蛋白质折叠与药物靶点筛选高速计算平台》,它能将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从十年缩短到一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