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听筒里,赵振华那因为极度激动而略带嘶哑的“90纳米”,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白杨的耳边轰然炸响。
那股盘踞了三天三夜的疲惫,仿佛被这股声浪瞬间冲刷得一干二净。
成了!
真的成了!
从微米时代,一脚迈入纳米纪元!
这看似只是一次制程工艺的迭代,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在尖端制造领域的一次惊天大逆转。
它意味着华夏的“心脏”,将拥有与世界顶级选手同台竞技的资格!
“干得漂亮!老赵!”白杨的声音里也染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你们是功臣!是整个国家的大功臣!”
“都是所长您指引的方向好啊!”赵振华的声音依旧哽咽:“没有您拿出的那套DUV光刻机整体设计方案,没有您提供的那些关键工艺节点参数,我们……我们还在原地撞得头破血流呢!”
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
计算机中心这群人,傲气得很,个个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大牛。
一开始,对于白杨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外行”所长提出的方案,他们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但随着研发的推进,他们越是深入,就越是心惊。
白杨给出的那份方案,就像是一本标准答案。
它不仅指明了最终的目标,甚至连路上的每一个坑,每一个岔路口,都提前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们要做的,就是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把这条路走通。
这种感觉,既憋屈,又爽快。
憋屈的是,感觉自己一辈子的积累,都比不上人家脑子里的一个“灵感”。
爽快的是,眼看着一个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壁垒,被势如破竹般地攻克,那种成就感,足以让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热血沸腾。
“功劳是你们的,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白杨笑了笑,:“我现在就过去,你把完整的测试报告和流片良率数据准备好。另外,让所有参与核心攻关的同志们都别走,我得当面谢谢大家。”
“好!好!我们等您!我们就在一号净化车间等您!”赵振华连声应道,激动地挂断了电话。
白杨放下听筒,深吸了一口气。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但此刻在他眼中,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了希望。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助理办公室的号码。
“备车,去计算机中心。”
“好的,所长。”
白杨没有片刻耽搁,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办公室。
十几分钟后,轿车在一栋戒备森严的建筑前停下。
这里就是计算机中心,整个研究所防御级别最高的地方之一,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卫。
车刚停稳,赵振华就带着几个副手,快步从大楼里迎了出来。
他已经换下了一身褶皱的实验服,穿上了一件还算整洁的白衬衫,但稀疏的头发依旧有些凌乱,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亢奋的光芒。
“白所长!”赵振华快走几步,紧紧握住了白杨的手。
“辛苦了,老赵。”白杨用力地回握了一下:“走,带我去看看我们的‘宝贝’。”
“这边请!”
进入大楼,经过了虹膜识别、身份验证、金属探测等多道严密的安检程序,白杨在一间专门的更衣室里,换上了一套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白色无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