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穿过长长的风淋通道,吹去身上可能携带的最后一丝尘埃,一扇厚重的金属门才缓缓打开。
一个巨大的,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空间,展现在白杨面前。
这便是计算机中心的核心——一号净化车间。
车间内,保持着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度达到了百级标准。
一台台价值连城的精密仪器,在柔和的黄光下,安静而有序地排列着,发出低沉的嗡鸣。
几十名同样穿着无尘服,只露出眼睛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早已在此等候。
当他们看到白杨走进来时,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那眼神里,有激动,有崇敬,有如释重负,更有一种共同见证历史的自豪。
“同志们,辛苦了!”白杨对着众人,郑重地鞠了一躬。
哗啦啦——
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掌声,是献给白杨的,也是献给他们自己的。
赵振华引着白杨,来到了一台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前。
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静静地躺着一片圆形晶圆。
“所长,您看。”赵振华指着屏幕上放大的图像:“这就是‘龙芯二号’,采用193纳米氩氟激光器的DUV光刻机,配合我们自研的双层抗反射涂层和化学增幅光刻胶,一次流片成功。目前测试的晶圆,平均良率达到了71。2%!”
白杨凑到屏幕前,仔细地看着那放大后依然规整得如同艺术品般的电路结构。
线条清晰,边缘锐利,没有任何可见的缺陷。
“主频能跑到多少?”白杨问道。
“设计主频1。2GHz,实测稳定运行在1。35GHz!功耗控制在45瓦,比预期的还要低5瓦!”赵振华报出了一连数据,“我们用最新的操作系统跑了所有的基准测试,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浮点运算能力,都已经全面超越了市面上英特尔的奔腾四和AMD的速龙!”
超越!
而且是全面超越!
现场又是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个人电脑最核心的CPU领域,华夏,第一次站到了世界之巅!
从此以后,后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将不会存在了!
白杨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那片小小的晶圆上。
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心中却早已是波涛汹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芯片。
这是撬动整个信息产业格局的杠杆,是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石,更是未来智能化时代入场券!
“很好。”白杨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耳中,“非常好。老赵,我给你两个任务。”
“所长请指示!”赵振华立刻立正。
“第一,立刻整理全部技术文档和工艺流程,准备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批‘龙芯二号’下线!产能、资金、人员,有任何问题,直接找我。”
“第二,以‘龙芯二号’的核心架构为基础,立刻启动‘龙芯三号’的预研。目标,65纳米!同时,要开始探索多核心集成技术。我们不能停,更不能骄傲,我们领先的窗口期很短,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把优势扩大成胜势!”
白杨的话,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刚刚成功的喜悦,迅速转化为了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