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375章 激光雷达样机(第2页)

第375章 激光雷达样机(第2页)

这让他感觉更踏实,更有力量。

车间内部灯火通明,显然有人比他更早,或者说,是根本没离开。

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身影正围在一个半人高的金属架子旁,低声讨论着什么。

那金属架子结构复杂,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各种电子元器件被巧妙地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些关键的部件还被临时的防尘罩小心地覆盖着。

这就是他们正在攻关的激光雷达样机。

精准的说,是多功能式激光雷达样机。

是可以自由搭配的,既可以用于军用,也可以用于工业用品,全看搭载的配套是什么类型的。

“白所,您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离得最近的一位研究员,约莫四十岁出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

他叫钱宏明,是这个项目组的技术骨干之一,也是少数几个能跟上白杨思路的老研究员。

看到白杨进来,他有些惊讶,连忙直起身子打招呼,脸上带着熬夜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很亮。

其他人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向白杨问好。

“白所早!”

“所长!”

白杨笑着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忙,自己则走上前去。

“睡不着,过来看看进度。”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样机旁边,目光仔细地扫过那些复杂的结构和线路。

这台样机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白杨早就通过“合理”的方式,比如“国外最新技术动态参考”、“个人理论推导”等名目,一点点地“喂”给了项目组。

当然,很多东西在这个时代看来,是极具前瞻性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

中间遇到了不少技术瓶颈和工艺难题,白杨都亲自下场,画图纸、改方案、甚至动手调试关键模块,这才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他俯下身,仔细查看了一处激光发射模块的安装接口,又伸手轻轻拨动了一下用于扫描的旋转棱镜,当然,是在确认断电的情况下,感受着那细微的阻尼感。

“老钱,旋转机构的动态平衡测试做了吗?数据怎么样?”白杨头也不抬地问道。

钱宏明连忙递过来一份写满了数据的记录表格:“做了两轮了,白所。数据比上次优化了不少,基本在您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了。就是这个微型轴承,精度还是有点……”

他搓了搓手,有些无奈,“国内能找到的最好的也就这样了,再想提高,恐怕得……”

白杨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是现实,基础工业的差距,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零件上。

他提出的很多指标,都是基于后世成熟的工业体系,现在要完全复刻,难度极大。

“轴承的问题,我来想办法。”白杨沉吟道,“你们先把其他部分做好最终的联调和测试。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还有信号接收和处理单元的匹配,都要再仔细过一遍。”

“明白!”钱宏明用力点头。

白杨总能给他们带来信心,好像再难的问题,到了他手里总有解决的办法。

白杨又绕着样机走了一圈,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处线路的布局或者焊接的工艺,提出改进意见。

他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让围在旁边的几个年轻研究员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敬佩。

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所长,在技术上的造诣,实在是让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老大哥都自愧不如。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恍惚,觉得白杨脑子里装的,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知识。

“按照目前的进度,”白杨直起身,看向钱宏明,“所有零部件全部到位,完成最终组装和初步调试,大概还需要多久?”

钱宏明和旁边的几个技术员快速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然后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白所,如果一切顺利,特别是您说的那个轴承问题能及时解决的话……再有三天,应该能拿出可以进行初步功能演示的样机。”

“三天……”白杨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好,那就定三天。”

这个时间点,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约莫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穿着同样蓝色工装。

但气质更像个老会计或者仓库管理员的研究员,实际上他是负责项目成本核算的,忍不住凑近了一点,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声音带着点犹豫和肉疼:“白所……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白杨转过头,温和地看着他:“老张,有话直说,这里没外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