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个字符敲下,白杨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带着一种几乎虚脱的疲惫感,整个人向后瘫倒在宽大的办公椅靠背上。
“搞定……”
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度专注,几乎榨干了他全部的精力。
大脑像是过度运转后发烫的CPU,嗡嗡作响,太阳穴突突地跳着,提醒他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
他闭上眼睛,试图缓解眼球的酸涩感。
这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白杨心里吐槽了一句。
不过,吐槽归吐槽,当他想到这份报告可能带来的改变,想到那些卡脖子的技术环节有望被逐一攻克,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悄然驱散了大部分疲惫。
值了。
哪怕再累,也值了。
他晃了晃有些僵硬的脖子,发出“咔咔”两声脆响,这才重新睁开眼,审视着屏幕上这份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报告。
《关于提升我国精密制造及相关产业基础能力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标题很长,也很官方,但里面的内容,却绝对是干货满满,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从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精密加工设备,到工艺流程、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他几乎是把自己脑子里关于这个领域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融入到了这份报告里。
当然,他写得很“克制”,尽量用现有的话语体系和逻辑框架来阐述,避免出现太多超越时代的技术细节。
更多的是从战略高度、产业逻辑和现实瓶颈出发,提出方向性的指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
饶是如此,这份报告的分量,也足以让任何一个了解内情的人感到心惊。
他认真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逻辑硬伤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文件进行了加密处理。
然后通过内部安全线路,将邮件发送给了周部长指定的那个加密邮箱。
点击“发送”按钮的那一刻,白杨感觉像是卸下了一副千斤重担,同时,心里也揣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这颗“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接下来,就看“土壤”能不能及时跟上了。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几乎要散架的身体。
窗外的天色已经从深邃的墨蓝,渐渐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简单洗漱了一下,又囫囵吞了点不知谁放在办公室的饼干垫了垫肚子,白杨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直接走向了研究所的另一个区域——样机研制车间。
报告发出去了,只是完成了“理论”部分。
而“实践”这边,同样刻不容缓。
……
他迈开步子,直接走向了研究所的另一个区域——激光雷达样机研制车间。
研究所的走廊在清晨显得格外安静,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儿,混合着老式建筑特有的那种微微潮湿的气息。
偶尔能看到早起的清洁工,推着笨重的清洁车,默默地擦拭着地面。
推开通往车间的那扇厚重的铁门,一股与办公区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是熟悉的机油味,带着点金属切削后特有的微热气息,还有隐约的电焊弧光残留的味道。
耳边立刻被各种细微的声响填满:远处似乎有小型车床在低沉运转的嗡嗡声,间或夹杂着几声工具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细微的电流通过线路板的“滋滋”声。
这里,才是工业的心跳所在。
白杨深吸了一口气,感觉精神为之一振。
相比于办公室里的运筹帷幄,他其实更喜欢这种能直接触摸到钢铁、线路和齿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