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仙朝鹰犬 > 第94章 初至神京魔教争锋为苏格兰松饼人盟主加更(第1页)

第94章 初至神京魔教争锋为苏格兰松饼人盟主加更(第1页)

连山信话音刚落,戚诗云和卓碧玉就一左一右同时踢了他一脚。

“呸呸呸。”

“别乱说话。”

两女表现的都很忌讳,这让江湖经验最浅薄的田忌有些迷茫:“你们怎么了?”

卓碧玉解释道:“。。。

夜雨如针,刺破南陵书院的檐角。那株茉莉树在风中轻颤,万千白花低垂,仿佛承受着天地间某种无声的哀恸。贺妙君走后第七日,天空仍未放晴。雨水顺着碑文流淌,将“我不愿签”四字洗得愈发清晰,像是刚被刻下一般。

问心园内,香火不熄。每日清晨,总有学子自发前来清扫落叶、点燃茉莉油灯。他们不再高声呐喊,也不再急于传道,只是静静地坐在石凳上读书、写字、思索。有人翻看《光志录》时会突然停顿,盯着某一行字出神;有人则默默抄录那段关于“影律吞噬人心”的章节,一遍又一遍,直至纸页泛黄。

而在书院之外,风暴并未平息。

数日后,一封密信由边陲快马送至南陵。信使浑身湿透,跪倒在门房前,双手捧出一只漆盒。盒中无字,唯有一枚断裂的铜铃,铃舌已被削去,只余半圈裂痕??这是行知旅人遇难时才会发出的“哑铃示警”。

消息传开,几位年长弟子连夜聚于藏书阁。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悬挂的地图:从北境冰原到南海渔村,三百七十二处曾立过问心园的地方,如今已有四十七处被焚毁或改建为忠孝堂。更令人忧心的是,近来各地频现“清梦司”踪迹??那是朝廷新设的监察机构,专司搜查民间私藏禁书、惩治“妄议先制”之人。

“他们开始动手了。”陈十三的孙子陈砚低声说道。他年纪不过二十,却已继承祖父之名行走江湖多年。此刻他指尖摩挲着那枚断铃,声音冷得像铁,“上个月,我在西川暗巷遇见一位老绣娘,她说自己曾为碧玉先生缝过衣袍。昨夜我去寻她,只见屋门大敞,灶台尚温,人却不见踪影。墙上用炭笔写着三个字:‘梦醒了。’”

众人默然。

良久,一名女弟子开口:“这不是第一次清洗。但这一次不同……他们在改写记忆本身。不是杀人灭口,而是让人主动忘记。”

“就像影律最初做的那样。”另一人接道,“先让你觉得那些事从未发生,再让你相信本该如此。”

窗外雷声滚滚,一道闪电劈亮天际,刹那照亮了阁楼角落的铜镜台。镜面幽光微闪,竟浮现出一段模糊影像:一座深宫庭院,几名宦官抬着一口黑箱匆匆而行,箱缝中漏出一角泛黄纸页,依稀可见“光志录?第一章”字样。

“他们在销毁原始文献。”陈砚猛地站起,“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重建‘星语网’。”

所谓“星语网”,是当年卓碧玉亲授贺妙君的秘密联络体系。它不依赖文字传递,而是以特定频率敲击铜镜,借星砂共鸣,在持有者心中投射意念。此法极耗心神,且需极强信念支撑,故仅限核心弟子掌握。自贺妙君闭关养病以来,星语网早已沉寂多年。

“可我们已无足够的星砂。”有弟子叹息,“最后一粒随先生入殓,其余皆散于四方,多数不知所踪。”

陈砚却不答,反而转身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之后,是一撮灰白色的粉末,在烛光下隐隐泛着微芒。

“这是我祖父临终前埋在坟头的星砂残渣。”他说,“他说,真正的星砂不在天上,而在人心。只要还有人愿意说‘不’,哪怕只剩一粒尘埃,也能点燃整片黑夜。”

众人动容。

当夜,三百名行知旅人在问心园集会。他们围成同心圆,每人手持一面破损铜镜,镜背刻着茉莉花纹。陈砚立于中央,将那撮星砂残粉洒向空中。霎时间,风雨骤停,云层裂开一线月光,直落园心。

星砂未燃,却开始缓缓旋转,如同银河初生。紧接着,所有铜镜同时震颤,发出低鸣。一道意念自虚空中扩散,清晰而沉重:

>“我仍在。”

三个字,如钟声撞入灵魂深处。有人泪流满面,有人跪地叩首,更多人紧握铜镜,心中默念回应。那一夜,远至西域沙城、东海孤岛,凡持有旧镜之人,皆有所感。有人梦见少女立于风雪中微笑;有人听见孩童在梦中诵读《光志录》;更有边疆老兵惊醒坐起,发现自己正喃喃重复一句从未学过的句子:“影律非终法,唯心火可焚。”

星语网,复通了。

然而,朝廷的反扑也来得迅猛。

半月后,皇城颁布《肃言令》,宣布凡私藏《光志录》者,不论身份,一律革籍流放;凡传播“碧玉传说”者,视为妖言惑众,斩首示众。与此同时,典籍审查院推出新版《南陵通鉴》,其中赫然写道:“所谓榜乱纪,实为叛逆作乱,碧玉氏勾结外敌,煽动民变,伏诛乃国法昭彰。”

更为阴毒的是,他们开始制造“伪卓碧玉”。

街头巷尾忽然出现一批说书人,讲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碧玉并非反抗者,而是影律选中的圣女,因背叛信仰而遭天罚。她最后悔悟,在雪中焚香自尽,留下遗言:“顺从即光明。”更有画师绘制壁画,描绘她跪拜帝王、献上铜镜的场景,题曰《归心图》。

许多百姓信以为真。

一些原本敬仰碧玉的村庄,竟自行拆毁了村口的茉莉碑;个别曾参与静灯仪式的士子,也在压力下公开忏悔,称当年“误入歧途”。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