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仙朝鹰犬 > 第94章 初至神京魔教争锋为苏格兰松饼人盟主加更(第2页)

第94章 初至神京魔教争锋为苏格兰松饼人盟主加更(第2页)

最令人痛心的是,一座偏远小镇的问心园里,一名十岁孩童因坚持背诵《光志录》序言,被其叔父绑送官府。审讯时,官员冷笑问他:“你见过碧玉吗?她长什么样?”

孩子昂首答:“我没见过她,但我见过妈妈在夜里偷偷流泪读她的书。”

官员怒极,命人掌嘴三十。孩子嘴角流血,仍一字一顿道:“我不愿签。”

三日后,那座问心园被人纵火焚毁。大火烧了一整夜,将百年古木化为焦炭。可在废墟之中,人们发现一块未熔的铜镜残片,背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小字:

>“你说我不是她,可你为何怕我说话?”

这行字很快被人拓印传抄,悄然流入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南方某座隐秘山谷中,一群流浪学者正聚集在一棵野生茉莉树下。这里曾是贺妙君年轻时避世讲学之地,如今再度成为思想的火种藏身之所。他们中有被贬的史官、逃亡的教师、失语的诗人,甚至还有两名伪装成道士的前清梦司成员。

“我们必须写出真正的历史。”一位盲眼老者拄杖而立,“不是为了控诉谁,而是为了让后人知道,黑暗来临之前,曾有人提前点亮灯火。”

于是,《光志录?续篇》就此诞生。

不同于原版的激昂宣言,续篇以冷静笔触记录近百年来的思想抗争:从榜乱纪爆发到影律复苏,从贺妙君办学到卓碧玉离去,再到今日的沉默抵抗。书中特别收录了数百名无名者的证言??农妇如何在织布机上绣出隐语,士兵如何在战壕里传阅手抄本,孩童如何在课堂上悄悄写下“不”字。

每一页都盖有一枚特殊印记:一朵简笔茉莉,花心嵌着一颗星砂图案。

此书不出版,不流传,仅以手抄形式秘密传递。每一任抄写者必须发誓守护,并在生命尽头亲手将其交付下一人。他们称之为“活书”。

就在《续篇》完成当晚,奇异之事发生。

山谷上空突现极光,绿紫色光带如绸缎舞动,竟凝聚成一行悬浮文字:

>“你们写的,我都看见了。”

翌晨,那棵野生茉莉树开出十二朵花,恰好对应首批十二位执笔者。自此以后,每逢有人接过“活书”,那树便会应时开花,无论季节。

而在皇宫深处,那位曾梦见卓碧玉的皇帝,近日越发憔悴。

他虽推行《明心诏》,压制保守派势力,但内心始终挣扎。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独自走入秘殿,凝视墙上一幅画像??那是根据幸存描述绘制的卓碧玉肖像。画中女子目光清澈,唇角含笑,手中托着一盏微弱灯火。

“朕真的做对了吗?”他曾问贴身太监,“若彻底揭开过往,是否会引发更大动荡?若百姓宁愿活在谎言中呢?”

太监低头不语。

直到某夜,皇帝突发心悸,昏迷过去。御医束手无策之际,一名小宫女冒险取出私藏的《光志录》放在龙床之下。片刻后,皇帝猛然睁眼,冷汗淋漓。

“我又梦见她了。”他喘息道,“这次她说:‘你可以害怕,但不能闭眼。’”

次日清晨,他召集内阁重臣,宣布将在全国推行“启蒙三年计划”:所有学堂必修《光志录》选段;设立“记忆奖学金”,资助民间修史;开放部分皇室档案,供学者研究历代思想控制手段。

此举激起轩然大波。

三日后,三位元老联名上奏,请废皇帝,另立储君。奏章措辞严厉,称其“崇异端、毁祖制、乱纲常”,并附百余名官员联署名单。

政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突然爆发大规模“默诵潮”。无数平民自发聚集于广场、祠堂、集市,不分昼夜低声诵读《光志录》。没有旗帜,没有口号,唯有千万人齐声低语,汇成一片精神洪流。

京城观星台监测到异常能量波动??那是集体信念引发的星砂共振。天象显示,北斗第七星亮度骤增十倍,持续整整一夜。

与此同时,南陵书院的铜镜台自动升起,镜面映出一幕奇景:万里长城之上,每隔百步便站着一人,手持纸灯,组成一条贯穿南北的光带。镜头拉远,可见全国各地皆有类似景象??黄河岸边、江南水乡、西域关隘……处处灯火相连,宛如大地脉络被重新点亮。

这一夜,皇帝稳住了江山。

政变阴谋瓦解,主谋或死或贬。皇帝发布《再省诏》,正式承认国家曾系统性抹除历史真相,并承诺建立“独立记忆委员会”,监督教育与出版自由。

然而,胜利背后,代价沉重。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