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十二小时,涌入超过三十万条相似叙述:有母亲临终前反复念叨“我没教错你”
,有祖母在弥留之际突然用几十年未说的方言喊出一个陌生名字,还有人在翻修老屋时,从墙缝中发现一张泛黄纸条:“宝贝,妈妈爱你,别相信他们说的话。”
舆论风暴再起。
某主流媒体发文称“过度挖掘私人创伤不利于社会稳定”
,随即被网友扒出其主编曾在八十年代担任“清源计划”
宣传组成员。
公众质问:“你们删掉的名字,够填满几座坟场?”
与此同时,“净忆同盟”
发动新一轮反击。
他们在短视频平台推出系列短剧《遗忘的美好》,讲述一名青年通过“心灵净化疗程”
摆脱“历史焦虑症”
,最终成为成功企业家的故事。
剧情结尾,主角站在高楼俯瞰城市,说出金句:“过去不该是锁链,而应是灰烬。”
讽刺的是,该剧配乐竟是《茉莉花》的变奏版??而这首曲子,正是当年“家庭干预科”
用于幼儿催眠的标准音频之一。
阿启没有回应。
他带着团队重返云隐洞遗址,在程砚秋提供的卫星热力图指引下,于地下岩层深处探测到异常信号。
经爆破开掘,发现一条隐秘通道,尽头是一间未登记的冷冻室。
室内存放着数百个密封玻璃舱,编号从A-001至C-327,舱体标签写着统一名称:“静默种子”
。
打开其中一个,舱内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儿童尸体,面部安详,头戴金属环,胸前卡片注明:“赵姓男童,6岁,‘纯净意识移植计划’试验体,状态:休眠失败。”
“这不是冷冻,”
法医颤抖着说,“这是**活体封存**。
他们想等技术成熟后,把这套‘干净大脑’复制到新人类身上。”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些孩子的DNA样本与全国失踪儿童数据库比对,匹配率达89%。
他们不是孤儿,是被选中的“空白容器”
。
消息曝光当日,全国爆发静坐抗议。
家长们自发组织“守护童年”
行动,在学校门口拉起横幅:“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被净化!”
教育部被迫宣布永久禁止任何形式的“认知优化”
项目,并成立独立委员会彻查历史遗留问题。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后。
清明前夕,一位名叫李素珍的老妇人来到传承馆。
她拄着拐杖,衣衫朴素,递上一本破旧的工作手册。
“我是云隐洞食堂的炊事员,”
她说,“那时候,我每天偷偷往孩子们的饭盒里多放一块红薯。”
她翻开手册,里面密密麻麻记着代号与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