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明王朝1627 > 第1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3页)

第1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3页)

幸而暴雨之时,小麦已经入仓,生民不至于彻底断粮。

然而,夏种的豆、春种的却都被大水浸泡,颗粒无收。

内阁的票拟意见很简单:可免济南府明年夏税五成,其余折银征收,所免部分,由其余未受灾的州县均摊补足。

“淹的不是主粮么……”

前世从未种过地的朱由检忍不住搓了搓脸。

他默默决定,必须要把农业知识纳入下个月的学习计划之中。

土豆、番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固然要懂。

但明朝的主流作物他也必须弄明白才是。

、麻、豆、麦、稻,播种何时,收获何时,亩产又几何,全是必备常识。

否则来自后世的他很可能犯下何不食肉糜的错误。

回头让司礼监整理一份天下农时表,再找几个真正的老农来做老师。

然后把宫里的地亲自种一种,后面刚好顺便发展成试验田、农学院。

就是不知道天启和崇祯有没有亲手种过地?

应该……有的吧?国家都这样了,应该会认真学习的吧?

朱由检摇摇头,继续往下看。

奏疏的下半部分,笔锋陡然一转,开始罗列山东巡抚李精白的十大罪状。

其一,办事无能,赈灾迟缓;其二,府库空仓,无粮可用;其三,贪腐纳贿,纵容豪绅偷免钱粮,却将负担转嫁平民……

朱由检的眉头深深皱起。

太经典了,这不就是后世清宫剧里最常见的戏码么?

地方大灾,官员瞒报,钦差奉命调查,揭开黑幕,皇帝龙颜大怒,贪官人头落地,百姓感恩戴德。

哦不对,清宫剧必须是皇帝微服出巡才行。

皇帝不出巡,爽点不足的,拍不成电视剧。

不过……

现在既然金兰把梯子递过来了,他要不要顺着梯子“大怒”一下?

朱由检沉吟片刻,将奏疏合上,递给高时明,语气平淡地发布了一连串命令:

“发敕书给御史金兰,升其为山东巡按,专查李精白一案。”

“将现在的经世公文全给他带过去,让他按照经世文风来上报,不要再这么模糊了。”

“让田尔耕选派两旗锦衣卫,一旗听金兰调用,另一旗,自行查访,直接向朕汇报。”

“传朕的口谕给山东巡抚李精白,让他上疏自辩,同时用心赈灾,抓紧补种,减少损失。”

“最后给他们开通电台权限,下个月京登线路开通后,将结果通过电台上报上来。”

高时明一一记下,躬身领命。

朱由检幽幽一叹。

李精白他信不过,这个金兰,他又何尝能全信?

哪怕是卢象升,不也有自己的师门和籍贯?

让他们互咬一下,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