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明王朝1627 > 第1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4页)

第1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4页)

他拿起第二份奏疏,刚要打开,却突然感觉哪里不对。

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抢过金兰那份奏疏,重新打开。

目光逡巡片刻,最终定格在“致使沿岸河水暴涨”这八个字上。

沿岸?

什么岸?什么河?

“高伴伴!”朱由检抬起头,眼神锐利,“把李精白之前上报灾情的奏疏拿来!另外,再给朕找一份山东地图!”

很快,地图和奏疏都送了过来。

李精白当初的奏报罗列了三十多个州县,只说连降暴雨,淹没无数。

朱由检当时就不喜欢这种铺陈罗列的写法,但也没多想,只以为明朝人都这鸟样。

但金兰的“沿岸”二字,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朱由检拿起朱笔,在地图上开始圈点。

历城、章丘、长清、齐东、济阳、齐河……

一个个受灾的地点被标记出来,它们的分布,惊人地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

而这条线的旁边,正是一条蜿蜒的河流。

(附图,山东水灾分布点)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朱由检指着地图问道。

高时明凑近看了看,拱手道:“回陛下,此河名为大清河。”

“大河过开封后,分流两道,一道入淮,另一道便是从此河入海。”

“因此,大清河泥沙淤积,河床甚高,确实常有水患。”

朱由检皱起了眉头。

究竟是无心之失……

还是有意隐瞒呢?

不想治河?还是不觉得治河是什么重要之事?

金兰和李精白居然都没有提及此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明末的记忆,有陕西大旱,但却不记得什么山东大水。

莫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由检一时间,都有点觉得是自己太过疑神疑鬼了。

他摸着自己的下巴,开始检索着脑海中属于崇祯的记忆。

很好……一片空白,这位大爷也不清楚这事。

不过前任大爷的倒是知道另外一事。

朱由检开口问道,

“京畿的永定河,是否也常有水灾?”

“正是,陛下,”高时明答道,“永定河疏浚不力,每逢春夏暴雨,便会泛滥成灾。”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行吧,天下地理、河流走向、水利施工,也要加入学习课程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