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斗罗绝世:成了霍雨浩金手指! > 第327章 送上门的理由帝天献祭(第2页)

第327章 送上门的理由帝天献祭(第2页)

>而真正的勇气,是当你看不懂时,仍然选择抬头看天。

第二天清晨,少年们准备继续前行。临别时,那女孩犹豫了一下,递给她一张手绘的地图碎片。“这是通往字源谷的民间路线,官方地图上没有。送你一份备份吧,也许……你会需要。”

苏砚接过,指尖触到纸面粗糙的纹理,闻到淡淡的植物染料味。她忽然问:“你们相信世界上还有完全未被污染的知识吗?”

男孩回头,咧嘴一笑:“当然不信。但我们相信,总有些知识,还没来得及被‘净化’。”

他们走了,身影渐渐融入晨雾。苏砚站在原地,久久未动。她把地图收进内袋,贴着胸口的位置。

接下来的日子,她继续南行。途中经过一座塌陷的隧道,据说是旧时代高铁工程遗留的失败项目。当地人称其为“哑喉洞”,因为风穿其中会发出呜咽般的回响,像是无数未完成的句子卡在喉咙里。

她在洞口驻足良久,忽然听见里面有节奏的敲击声。

进去查看,发现岩壁上布满了刻痕??不是现代文字,也不是标准符号,而是一种混合体:有简笔画、数学公式残片、表情符号、甚至儿童涂鸦。每一道刻痕都不同风格,却共同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我在。”**

她蹲下细看,发现这些留言跨越多年。最早的日期可追溯到十五年前,是一名工人因施工事故被困三天后所留;最近的则写着:“今天我辞职了,因为我终于敢说我不快乐。”

有人画了个笑脸,下面写着:“这是我第一次不用AI生成的表情。”

有人用二进制写下整首李白的《静夜思》,末尾加一句:“他们删了这首诗的‘思故乡’三字,但我的脑子还记得。”

苏砚眼眶发热。这是一座无声的纪念碑,纪念所有不愿被格式化的存在。它不在任何数据库里,也不会出现在新闻头条,但它真实地存在着,像地底暗河,默默滋养着地表之上那片看似干涸的土地。

她在墙上找到一块空白处,拿起石片,缓缓刻下四个字:

**“我也在。”**

然后离开。

十日后,她抵达一片高原湿地。这里曾是大型生态修复项目的示范区,如今却被遗弃。宣传资料里的“智慧湿地管理系统”早已瘫痪,传感器锈蚀,无人机坠毁在芦苇丛中。但奇怪的是,这片湿地比项目运行时更加生机勃勃??鸟类种类增加了三成,本地植物重新占据主导,甚至出现了几种被认为已灭绝的两栖动物。

当地牧民告诉她:“机器走了以后,自然就回来了。”

苏砚在湿地上行走,脚下泥土松软,鸟鸣四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浅水区捞蝌蚪,用破塑料瓶当容器。其中一个男孩见她好奇,主动跑来说:“阿姨,你要不要看我们的‘活课本’?”

他带她来到一处隐蔽的土屋,里面摆着几十个玻璃罐,每个都装着不同的生物样本:蛙卵、蚁巢、风媒花粉、苔藓切片……旁边是手写的标签,字迹稚嫩但认真:

-“这个蝌蚪长大后会不会记得自己游过的每一片叶子?”

-“蚂蚁怎么决定谁当女王?是不是也投票?”

-“为什么人类一定要给所有东西起名字?”

苏砚翻看这些笔记,心如潮涌。这不就是最原始的科学精神吗?不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考试,仅仅因为好奇。而现代社会却把好奇心变成了绩效指标,把提问变成了答题模板。

她问男孩:“是谁教你们做这些的?”

“没人教。”男孩摇头,“是我们自己开始的。老师说这些没用,考试不考。但我们觉得,想知道就是有用。”

那一刻,她明白了陆昭当年为何坚持在狱中写《启蒙的阴影》??那本书从未正式出版,内容也非严谨哲学论述,而是一系列悖论、谜题和故意矛盾的假设。他曾对她说:“如果思想只能顺着一条路走到底,那它早就死了。我要让它打结,让它迷路,让它痛。”

而现在,这些孩子正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同样的火种。

她留下了一些基础工具:放大镜、pH试纸、简易显微装置,并教他们如何用手机摄像头配合水滴制作临时镜头。但她反复强调:“工具只是帮你看得更细,不能替你思考。如果你看到一只虫子往左爬,别急着查‘标准行为模式’,先问自己:它为什么不是往右?”

孩子们用力点头。

离开前,她收到一条来自“火种链”残余节点的加密讯息:

>“南方群岛监狱突发异常。连续七日,所有监控画面中陆昭的身影出现轻微重影,医学检测显示其脑电波频率与地球舒曼共振完全同步。当局已封锁区域,禁止探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