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状元郎 > 第三一六章 师徒相会(第2页)

第三一六章 师徒相会(第2页)

某夜,苏录独坐庭院,林晚照前来请教一篇策论修改意见。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裙,发髻简单束起,眼中却有星火闪烁。

“先生,有人骂我是‘牝鸡司晨’,说我迟早要夺男人饭碗。”她轻声道,“可我真的只想让更多女孩能读书,能让母亲生病时有个懂医理的人在身边。”

苏录望着她,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天。十岁的林晚照站在教室门口,浑身湿透,手里攥着一本破旧《论语》,怯生生地问:“先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起考试?”

十年光阴,她从一个被拒之门外的小女孩,成长为敢于站上高台质问天下的女子。而这背后,是多少个夜晚的苦读?多少次冷眼与羞辱?多少回想要放弃却又咬牙坚持?

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记住,他们怕的不是你夺饭碗,而是你证明了一件事??原来女人也能思考,也能治事,也能照亮黑暗。”

林晚照低头,泪水滑落,却笑了。

就在此时,书童急奔而来,手中捧着一封加急密函。

苏录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信来自京师,杨慎亲笔:

“宫中有变。昨夜皇帝召见三位女学士问策,谈及边疆屯田之事,其中一人建议‘募流民女子垦荒,授地免税五年’,帝大加赞赏,拟付施行。孰料今晨内阁首辅赵廷臣暴怒,称‘妇人干政,社稷之危’,竟于金殿之上撞柱明志,血染玉阶!虽救回性命,然以此要挟,逼陛下下诏暂停一切女子参政试点。目前局势胶着,恐有反复。望君谨守江南根基,勿轻动摇。”

苏录读罢,久久不语。

周延儒闻讯赶来,见状亦面色沉重:“赵廷臣这是以死相搏,博取清名。他明知不会死,却知道这一撞足以激起天下守旧派共鸣。从此以后,谁再支持女子参政,便是‘逼死元老’的罪人。”

“可笑。”苏录冷笑,“他宁愿用鲜血涂抹青史,也不愿睁眼看一眼现实。”

“但我们不能硬碰。”周延儒提醒,“一旦朝廷下令暂停,我们多年心血或将付诸东流。”

苏录闭目沉思良久,忽而睁开双眼,眸光如电:“那就让他们‘暂停’??但暂停的是名义,不是实质。”

“什么意思?”

“明日即发通告:奉朝廷体恤之意,暂收‘参议’之名,改为‘民意咨访团’,继续收集民间疾苦,定期呈报巡抚衙门。课程照常,考试照办,讲学会照开。只是今后不再称‘议政’,而曰‘建言’。”

周延儒先是一愣,继而大笑:“好一个移花接木!名可改,实不废。百姓只看做了什么,不在乎叫什么。”

“正是。”苏录淡淡道,“历史从来不曾直线前行。它绕山过河,穿林渡雾,有时退一步,有时隐其形。但只要方向不变,终将抵达。”

数日后,“民意咨访团”正式成立。林晚照任总执笔,带领诸生走访乡野,调查灾情、赋税、医疗、教育诸事,撰成《江南女子察访录》十二卷,图文并茂,数据详实。她们甚至设计出一套“村级账目公示法”,帮助农民识破胥吏贪污手段,广受赞誉。

巡抚大人阅后惊叹不已,私下称:“此等才干,胜过半数进士。”

与此同时,苏录暗中联络京中友人,尤其是几位开明翰林与太医院御医,鼓励他们撰写文章,论证“女子学医可减产妇死难”“女子理财有益民生安定”等观点。一时间,京城清议悄然转向,不少原本观望的大臣也开始低声支持。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连皇后也悄然出手。

据宫中传出的消息,皇后召见两位女学士,私下询问“女子教养之道”,并命尚衣局挑选十名宫女送往杭州接受“文书与医理培训”。虽未公开表态,但此举已是无声支持。

风向,正在逆转。

然而,就在春耕时节,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

一日清晨,苏录接到急报:江西巡抚以“维护风化”为由,下令关闭全省所有女子学堂,并逮捕三十七名教师,罪名竟是“传播邪说,蛊惑人心”。更可怕的是,湖广、河南等地纷纷效仿,十余州县同步查封女塾,学生四散奔逃,教材焚毁殆尽。

“他们要斩草除根。”周延儒咬牙道,“这是全面围剿,欲借一省之乱,逼朝廷在全国废止女子教育。”

苏录当即召集心腹,连夜制定应对之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