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明第一国舅 > 第666章 儿子得培养啊(第1页)

第666章 儿子得培养啊(第1页)

很多事情有李贞出面,自然就没有马寻多少事情了。

跟着敲边鼓就行,甚至只需要等待好消息传来,毕竟能劝朱元璋的人不多,而李贞的话有足够的分量。

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家事的时候,这个老姐夫的话甚至比。。。

俞通渊站在船头,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远处东瀛海岸线若隐若现,灰蒙蒙的天际下,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仿佛一片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他眯起眼,手中握着一卷由太子亲授的密旨,纸面已因反复翻阅而泛黄卷边。这封信里没有明言征伐,却字字透着“可相机行事”四字??权柄如刀,悬于一线。

“曹国公,前方哨船回报,鹿儿岛港外有倭船三艘,挂的是南朝旗号。”副将陈?快步走来,声音压得极低,“看模样不像战舰,倒像是运粮船。”

俞通渊冷笑一声:“运粮?怀良亲王自己都快饿死了,还能接济谁?”他缓缓展开手中地图,指尖点在萨摩一带,“前年我们烧了他们的稻田,去年又夺了对马海峡的渔场,如今南朝能喘口气的地方只剩这一隅。这几条破船,怕是去高丽走私铁器的。”

陈?犹豫道:“要不要拦下来?若真载着军械……”

“拦?”俞通渊摇头,“不必动手。让水师绕道琉球,放出风声说朝廷要在那霸建榷场,专收东瀛银铜。你猜这些走投无路的藩主会不会争着把兵器换米粮?”

陈?恍然大悟,躬身退下。

俞通渊望着波涛起伏的大海,心中却并不轻松。他知道,自己此行不只是为了掠夺资源,更是要在东瀛这片乱土上种下分裂的种子。太子要的不是征服,而是永无宁日的内耗。只要南北两朝打个不停,阿伊努人在北边闹事,九州诸藩互相攻伐,明朝便可借“调停”之名,逐步掌控贸易、矿产乃至人事任免。

这才是真正的殖民??不动刀兵,却让整个国家沦为附庸。

夜幕降临,舰队停泊于屋久岛外海。篝火在甲板上燃起,将士们围坐饮酒,谈笑间夹杂着对明日劫掠的期待。一名年轻百户醉醺醺地嚷道:“听说萨摩藩主有个女儿,生得跟观音似的!等破了城,兄弟们可得让我先挑!”

话音未落,一道寒光闪过,酒坛应声而裂。

众人惊愕回头,只见俞通渊手持佩刀立于人群中央,眼神冷峻如冰。

“我再说一遍。”他缓缓开口,“此次出征,不准奸淫妇女,不准私吞财货,更不准滥杀平民。违令者,斩!”

那百户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俞通渊却不看他,只对左右亲兵道:“把他关进底舱,明日押回金陵交刑部处置。”

有人小声嘀咕:“以前哪次不是抢完就走?怎么这次规矩这么多?”

这话传到俞通渊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从前是海盗,现在是官军。朝廷要的是长久利益,不是一时痛快。”

姚广孝说得没错??将士的心思确实野了。三年前第一次出海时,他们还知道顾忌天朝体面;可随着一次次得手,金银堆积如山,人性中的贪婪早已悄然滋长。若再不加约束,这支水师迟早变成真正的海寇,甚至反过来威胁朝廷。

但俞通渊也清楚,光靠军令压制不行。人心趋利,唯有利益才能牵制欲望。

次日清晨,他在旗舰“镇海号”召开议事。除各船主将外,还召集了几位随行的市舶司官员与通译。

“诸位可知,为何太子特意派我统领此役?”俞通渊环视众人,语气沉稳。

无人应答。

“因为我不是武夫。”他自答,“我不懂冲锋陷阵,也不善操舟航海。但我懂得算账??算每一笔买卖的盈亏,算每一次行动的政治代价,也算每一个藩主心里的恐惧与贪欲。”

他取出一份清单,交给身旁文书朗读:

“萨摩藩欠我朝debts三千石米、白银五万两;肥后藩私自铸造‘永乐通宝’仿币,扰乱市舶;大隅诸岛暗中勾结高丽商人,偷运硫磺出境……这些,都是罪证,也是筹码。”

会议室一片寂静。

“所以我们的第一站,不是攻城,而是谈判。”俞通渊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我要以‘清查贡赋’为名,登岸萨摩城。若他们肯补缴欠款,并签署《海贸协约》,允诺今后矿产优先售予我朝,则既往不咎。否则……”

他轻轻推倒代表萨摩城的木牌。

“大军压境,血洗三日,片瓦不留。”

有人皱眉:“可这般做法,岂非与海盗无异?”

俞通渊冷笑:“你说错了。海盗只为财货,我们却为秩序。他们烧杀抢掠后便离去,而我们要留下官吏、设税关、建学堂,让东瀛人学会用汉字记账,用大明律断案。十年之后,这里的百姓会忘记自己曾是倭人,只会记得他们是天子治下的顺民。”

这番话说完,满室皆惊。

李文忠曾在私下评价俞通渊:“此人表面温文尔雅,实则心狠手辣。他不要头颅,却要灵魂归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