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阎王下山 > 第1969章 遗忘仙道(第1页)

第1969章 遗忘仙道(第1页)

“这就是不归船么?”

看着眼前那通体呈深褐色,船身布满了古朴纹路的木舟,袁清漪深吸口气,向前一步,迈了上去。

嘎吱??

随着袁清漪脚踏在木舟上,顿时间,那木舟开始轻微的摇晃起来,船上麻绳和船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裂,同时缝隙中,四溢出一道青色冥光朝袁清漪没去。

似乎是在排斥她登船。

可就在这时。

嗡,袁清漪的眉心处,突然亮起一点淡金色的光晕,这光晕好似一层无形的屏障,挡在她身前。

“咔。”

青色冥光撞上那。。。。。。

夜雨如织,细密地落在南岭山脚下的村落里。泥泞小道蜿蜒通向一座破旧祠堂,门楣上挂着一盏白灯笼,灯罩已泛黄,却始终不灭。灯笼下站着个瘦弱少年,约莫十三四岁,衣衫补丁叠补丁,脚上的草鞋磨穿了底,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他双手捧着一张写满名字的纸条,指尖微微颤抖。

“我不服……”他低声念着,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吞没,却一遍、又一遍,像在对抗整个世界的沉默。

这是他第七天点灯。每夜子时,他都会在这盏灯前写下三个名字??村长李三麻子,县尉赵大虎,还有那个曾将他娘按进猪圈活活踩死的族老陈瘸子。他们霸田夺产,逼良为娼,把这村子变成了一座活坟。可官府不管,宗族包庇,连道士都说“命该如此”。

但今夜不同。

当第七次默念结束,那盏白灯忽然剧烈晃动,火焰由橙转青,竟凝成一道人形轮廓。少年瞪大双眼,看着那影子缓缓抬手,在空中虚划三笔。一道金光落下,纸上三个名字逐一燃起黑火,随即化作灰烬随风飘散。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县城,李三麻子正搂着小妾饮酒作乐,忽觉胸口一寒,低头一看,胸前竟浮现出一枚半透明的玉牌虚影,上面刻着“执”字。他惊叫一声滚落地面,四肢抽搐,口中吐出黑血,临死前只喊出一句:“灯……灯来了!”

县尉赵大虎正在审案,堂上鞭声阵阵。忽然间,他手中的刑杖断裂,碎片刺入掌心。鲜血滴落公案,竟自动聚成一行小字:“你判的不是案,是人心。”他猛然抬头,堂外风雨骤停,一道白衣背影立于檐角,转身刹那,天地失色。他疯了一般冲出衙门,跪倒在城隍庙前磕头不止,第二天便辞官归隐,终日闭门不出。

至于陈瘸子,当晚梦见自己被拖入祖坟,十二代先祖齐齐睁眼,指着他说:“你不配姓陈!”醒来后瘫痪在床,口不能言,每日只能听着孩子们唱那首新传的童谣:

>“灯一点,夜未央,

>沉冤自有天光照。”

少年不知这些事,只觉心头压着的大石忽然轻了。他收起残纸,对着灯笼深深鞠了一躬,低声道:“谢谢您……守夜人。”

话音刚落,一阵梅香拂面而来。他抬头望去,雨中竟有花瓣飘舞,洁白如雪,不沾泥水。其中一片轻轻落在灯芯上,瞬间燃起金色火焰,照亮整座祠堂。墙上斑驳的壁画里,隐约浮现一个背影:白衣临风,负手而立,似在远望,又似在守护。

这一幕,被藏在屋梁上的黑衣人看得真切。他是点灯会派来的执灯使,代号“影烛”,专程来此查访民间冤情。此刻他悄然跃下,走到少年面前,从怀中取出一枚白色玉牌,递了过去。

“孩子,你的心意已被听见。”他说,“从今日起,你便是‘点灯者’。若有人再受欺凌,可教你点燃灯火,书写不平。只要七日不熄,必有回应。”

少年接过玉牌,触手温润,仿佛蕴藏着某种沉睡的力量。他哽咽着问:“那……我能见他吗?真的能见到那位守夜人吗?”

影烛望着窗外渐歇的雨,轻声道:“你看这灯,它不说话,却照亮黑暗;它不执剑,却斩断罪恶。他不在某一处,也不属于任何人。他只是……存在于每一个不愿低头的灵魂之中。”

少年怔住,良久才点头。

数日后,南岭一带接连发生异事。原本横行乡里的豪强纷纷收敛行径,甚至主动退还侵占的土地。有人说夜里看见白影巡村,也有人说梦中有人教他们忏悔。更有甚者,一位年迈修士在闭关三十年后破关而出,徒步百里来到点灯会总坛,跪地泣诉年轻时为求突破境界,屠戮三百无辜炼化精魄之事。他自愿废去修为,请求录入“赎罪录”,并愿余生奔走各地,替点灯会传递冤情。

此事震动江湖。

有人嗤之以鼻:“不过是借鬼神之名蛊惑人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