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阎王下山 > 第1969章 遗忘仙道(第2页)

第1969章 遗忘仙道(第2页)

可当这名修士回到故乡,却发现自家祖坟已被夷为平地,碑文尽毁,唯有一张纸条插在土中:

>“你说修行是为了超脱凡俗,那你为何不敢面对自己的罪?”

那一夜,他焚尽所有功法典籍,披上粗布麻衣,成了点灯会第一位“赎罪行者”。

而在东海之滨,昔日三大世家之一的赵家早已衰败。当年家主遭雷击瘫痪后,家族内斗不断,产业流失,如今只剩一栋老宅苟延残喘。赵家最后一代嫡孙赵明远,本是个纨绔子弟,整日花天酒地。直到某夜醉酒归家,他在镜中看见自己脸上浮现出一道陌生疤痕,耳边响起低语:“你祖父抢走的每一枚铜板,都在替亡者记账。”

起初他不信,以为是幻觉。可接下来几天,家中仆人接连辞职,说“待在这里会折寿”。厨房灶台无缘无故起火,烧出八个焦黑大字:“还债之时,不容逃避。”最可怕的是,每逢月圆之夜,他房中便会多出一盏白灯,无人点燃,却永不熄灭。

终于,在一个暴雨夜,他跪在祖宗牌位前,将家族百年罪行一一写下,投入火盆。火焰腾起瞬间,一道金光贯顶,他昏死过去。醒来时,手中多了一枚玉牌,背面刻着一个“义”字。

从此,赵明远散尽家财,游历天下,专为渔女、奴婢、流民伸冤。他曾冒死闯入权贵府邸,救出被囚禁十年的盲眼歌女;也曾孤身深入魔修巢穴,带回百具遗骸供家属认领。人们称他“浪子回头”,他却只说:“我不是善人,我只是终于敢直视自己的影子了。”

江湖风云变幻,点灯会的影响力已深入朝堂。几位御史暗中加入,借奏折传递冤案信息;边关将领也在军营设立“灯案”,允许士兵匿名举报贪腐军官。甚至连皇宫深处,都有宫女在值夜时悄悄点燃小油灯,写下“我想回家”四个字。

那一夜,紫微星忽明忽暗,皇帝惊醒于噩梦之中。他梦见一名白衣男子站在龙椅之后,淡淡道:“你坐的是江山,还是百姓的脊梁?”醒来后,他下令彻查十年积案,释放三千冤囚,并亲笔题写“明镜堂”三字悬于大理寺正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改变。

西北荒原深处,一座地下祭坛悄然建成。九根黑曜石柱环绕中央高台,台上供奉着一尊扭曲雕像??那是莫归尘残念与怨气融合后的产物,名为“逆魂像”。主持仪式的是三位退隐多年的邪道老怪,他们痛恨点灯会削弱强者权威,更恐惧那种“人人皆可发声”的秩序。

“苏文虽死,其志未绝。”其中一人冷笑道,“但他忘了,人心不仅可生光,亦能滋生毒瘤。只要我们引导足够多的仇恨,让复仇失控,让清算变为暴乱,那所谓的‘公道’,终将沦为新的tyranny。”

于是,他们开始秘密收集极端怨念,制造“伪灯”。所谓伪灯,即是利用邪术伪造点灯仪式,诱使执念极深之人点燃灯火,却不引动守夜之力,反而将其怨气反哺给逆魂像。短短半年,已有十七名无辜者因点燃伪灯而爆体而亡,灵魂被吞噬。

消息传至点灯会总部,执灯使们震怒。

“这是对信念的亵渎!”一位老执灯使拍案而起,“我们必须揭露真相,否则民众将不再信任灯火。”

可如何分辨真灯与伪灯?如何阻止邪修渗透?

关键时刻,昆仑山那位老道士再次开口:“真正的灯,不在纸上,不在火中,而在心中。若一个人点燃灯火只为泄愤,那他的光注定黑暗;若他哪怕含恨,仍愿说一句‘这不该发生’,那他的灯,便是光明。”

于是,点灯会发布新规:凡欲点灯者,须先经“三问”考验??

一问:你所求,是报复,还是公正?

二问:若仇人已悔,你是否愿放下?

三问:若无人响应,你是否仍会选择点亮灯火?

通过者,方可获授玉牌,正式成为点灯者。

此举立竿见影。那些怀着纯粹恶意前来的人纷纷退去,而真正受压迫者,则更加坚定。更有许多曾参与伪灯仪式的受害者,在得知真相后主动揭发邪修据点,协助点灯会剿灭黑暗势力。

那一战,发生在月圆之夜。

七大执灯使联手围攻地下祭坛,与三位邪道老怪激战三昼夜。最终,借助九盏长明灯共鸣之力,召唤出一道跨越时空的虚影??正是苏文当年封印莫归尘时的姿态。那身影一掌按下,逆魂像轰然崩塌,黑气四散,尽数被天际降下的金光净化。

战后清点,七位执灯使仅存其三,其余皆重伤濒死。但他们无一后悔。

临终前,一位年轻执灯使躺在血泊中,望着天空喃喃道:“我本来只是个乞丐……可现在,我觉得我活得像个英雄。”

这句话被刻在点灯会英烈碑上,世代传颂。

岁月流转,又十余年过去。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