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阎王下山 > 第1968章 不归海(第2页)

第1968章 不归海(第2页)

九盏灯焰同时拉长,直指苍穹,交织成一道光柱,贯穿云层。遥远星空中,九颗星辰再度亮起,排列成鼎形,与当年一模一样。

片刻后,光柱散去,一张泛黄的纸片从天而降,落在案上。

纸上只有寥寥数字:

>“第九把钥匙,从来不在人心之外,而在每一次选择时的犹豫与坚持。

>你问我是否原谅?

>我说,我选择了继续相信。

>??苏”

袁清漪怔住,随即笑了,笑中带泪。

她起身走进屋内,取出一支笔,在墙上缓缓写下新的童谣:

>“灯一点,夜未央,

>沉冤自有天光照。

>不需剑,不靠仙,

>一句公道值千金。”

次日清晨,这首诗便出现在各大城镇的墙头巷尾,有人抄录张贴,有人刻碑铭记,更有孩童争相传唱。

而在西北荒原,一处废弃驿站里,一名年轻女子正收拾行囊。她背着一口锈剑,腰间挂着一枚白色玉牌,眼神坚毅。她是曾被家族抛弃的庶女,因举报族长勾结邪修而遭追杀。昨夜,她在梦中见到一位白衣男子,听他说:“若世间无人执剑,那你便来做那第一个拔剑的人。”

她走出驿站,迎着朝阳迈出第一步。

身后沙地上,两行脚印延伸向远方。不多时,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梅花瓣,轻轻覆盖在足迹之上,仿佛为这段旅程盖下最初的印证。

江湖依旧动荡,但已不同往昔。

以往是强者定规矩,如今却是弱者也能发声;以往是冤屈埋黄土,如今是灯起即昭雪。有人称这是“阎王治世”,也有人说这是“民魂觉醒”。唯有少数知情者明白??苏文从未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在每一盏不灭的灯里,在每一句不肯咽下的控诉中,在每一个敢于说“这不对”的瞬间。

某日,昆仑山上,一位年轻弟子问师父:“传说中的阎王,真的存在吗?”

老道士沉默良久,望向山下炊烟袅袅的村庄,轻声道:“你看那户人家,widow妇人在门前点灯,写名字。她不信神仙,也不拜佛祖,只信一句话??‘总会有人来’。你说,那人是谁?”

弟子恍然。

原来神明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又是一年清明,忘怨坡上人潮涌动。无字碑前香火不断,许多人前来烧纸、留言、哭泣或沉默。忽然,碑身微震,裂痕深处透出一丝金光,紧接着,一把小小的金色钥匙浮现半空,缓缓旋转一周,最终化作无数光点,洒向九州大地。

自此之后,凡有人点燃灯火、书写冤名,无论身份高低、修为强弱,只要心意至诚,便能在梦中见到一道背影??白衣临风,负手而立,不语,却让人感到安心。

有人说,那是苏文的残魂;也有人说,那是集体信念凝聚而成的象征。但更多人选择不去追究真相,因为他们知道,重要的是??**灯亮了,他就来了**。

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袁清漪已是白发苍苍,但仍每日修剪梅枝,烹茶待客。岛上建起一座学堂,专收天下受难孤儿,教他们识字、习武、明理。她常对学生说:“你们不必成为英雄,也不必报仇雪恨。只要记住,当你看到不公时,能停下脚步问一句‘为什么’,这个世界就会好一点点。”

孩子们不懂深意,却都敬爱这位“梅婆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