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66章 此人品行不端万不可成为王夫(第2页)

第1966章 此人品行不端万不可成为王夫(第2页)

老学者接过纸,轻轻点头。她转身走向草地边缘的一口古井??那是初音井的支脉,井口覆着青苔,井水幽深如墨。她将纸折成小船,放入水中。

纸船漂了一圈,忽然下沉,消失不见。紧接着,井底泛起微光,一圈涟漪扩散开来,仿佛有声音从极深处传来,模糊却又坚定:

>“我在这里。”

>“我还记得。”

>“我没有同意。”

归尘浑身一震。他分明听见了那些死去同伴的声音。

“这井连着语核。”老学者说,“所有真心说出的话,都会沉入地下,汇成新的语言之源。你以为‘归心露’能抹去记忆?可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还有一个人愿意说,真相就不会死。”

归尘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上面布满冻伤疤痕,是他逃出冰原时留下的印记。他忽然意识到,这些伤痛从未消失,只是被他当作“应该遗忘的部分”封存了起来。而现在,它们不再是耻辱的烙印,而是活着的证明。

“我能……留下吗?”他问。

“当然。”老学者微笑,“只要你还想说话。”

当晚,山谷燃起篝火。不只是孩子们,连附近村落的大人也陆续赶来。有人带着酒,有人抱着琴,更多人只是默默坐下,等待轮到自己开口。

归尘坐在角落,怀里抱着那只空木箱。他看着一个老农走上前,对着石碑说:“我年轻时举报过邻居藏书。他们全家被抓走那天,我躲在门缝后看着,一句话都没敢说。现在,我每天给他家祖坟添一把土。”

一位妇人哽咽道:“我儿子战死了。可朝廷说他是叛军,不准收尸。我偷偷把他埋在后山,每年清明都不敢烧纸。今天……我想大声说一句:我儿子是清白的!”

每一声诉说,都像一颗星点亮夜空。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悲喜交织,却无比真实。

忽然,一阵奇异的震动自地底传来。草浪翻涌,石碑表面浮现出极淡的纹路,像是根系蔓延,又似文字浮现。归尘猛地站起,伸手触碰碑面??那一瞬,他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一片广袤的冰原上,一座废弃实验室的墙壁突然裂开,无数陶罐滚落,罐中液体渗入雪地,却被一道无形屏障挡住。紧接着,地下传来轰鸣,仿佛某种古老机制正在重启。

他知道,那是“归心露”的主储存库。而阻挡它的,是语核的力量。

原来,当足够多的人同时说出真话,那种共振足以穿透千里冰层,唤醒沉睡的防御系统??那是豆芽当年埋下的最后防线:**以真实对抗虚妄,以记忆瓦解洗脑**。

数日后,边关急报传至京师:北境冰原爆发神秘地震,一座未知建筑坍塌,地下涌出黑色液体,接触者皆出现剧烈情绪波动,部分人当场痛哭失声,自称“想起了不该忘的事”。朝廷派员调查,却发现所有档案均已焚毁,唯有一面墙上刻着歪斜的字迹:

>“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人。”

>??静雨三百二十八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一种新习俗:每逢月圆之夜,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放一张白纸、一支笔。不写名字,不署日期,只写下一句平日不敢说的话。第二天清晨,纸常会消失,有人说被风吹走了,也有人说被邻里悄悄取走阅读后烧掉??但没人追究,也没人阻止。

有人写下:“我讨厌你的笑容。”

有人写下:“其实我一直爱着他。”

还有人写下:“皇帝是个骗子。”

这些话不再被视为叛逆,而成了某种默契的释放。就像洪水来临前打开的泄洪口,让压抑的情绪不至于冲垮堤坝。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改变。

某日清晨,一辆黑篷马车悄然驶入山谷。车上走下三人,皆着素袍,面无表情。为首者手持一卷竹简,朗声道:“奉朝廷诏命,此地聚众妄言,淆乱视听,即日起封闭出入,设禁语三月。”

村民们围拢过来,却不惊慌。

老学者缓步上前:“请问诸位大人,何为‘妄言’?”

“凡未经核实、有损社稷安定之语,皆属妄言。”

“那若我说‘太阳从东边升起’,是否也算妄言?毕竟我没亲自绕地球一圈验证。”

官员皱眉:“此等戏言,不必狡辩。”

“我不是戏言。”她平静道,“我只是想知道,今后我们吃饭时说‘这菜咸了’,要不要先请御厨核准?孩子哭着说‘我害怕’,是不是得上报礼部审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