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全国共登记“微光屋”一万三千八百余处,远超原有数目。许多原本沉默的村庄、驿站、渡口纷纷自立门户,只因一人愿讲,众人愿听,便成一方守望之地。
太子震怒,欲派兵弹压。却在此时,前线急报:北狄残部联合西域三十六国,再度陈兵边境,扬言“踏平南朝伪善之邦”。
朝堂哗然。主和派再度抬头,主张割地换和平。
可这一次,反对之声前所未有的响亮。
从岭南到辽东,从蜀道至江淮,无数平民自发集结,组成“义言军”??不持刀枪,只带笔墨。他们在城门口张贴万人血书,在寺庙钟上刻下誓言,在河岸巨石上凿出《守望录》全文。更有百名秀才联名上书,愿以自身为质,赴敌营宣讲仁义之道。
“我们不怕战,只怕失魂。”一封来自江西的信中写道,“若今日妥协,明日子孙便不知何为尊严。”
前线将士士气大振。主将赵武阳拆开家中来信,见妻子写道:“吾儿昨夜问:‘娘,什么叫亡国?’我说:‘就是以后你说的话,别人都不准听。’他哭了,说:‘那我要当兵,保护大家说话的权利。’”
赵武阳当场焚香盟誓,率五千精锐夜袭敌营,一举击溃联军主力。
战后,皇帝勉强康复,召集群臣议事。面对满朝争议,他沉默良久,终叹道:“朕观天下之势,非在兵戈,而在民心。今百姓皆以‘说真话’为荣,以‘藏私意’为耻,此等气象,实乃开国未有之盛。”
遂下诏:废除“正俗令”,承认微光屋合法地位,并敕建“守望碑林”于京郊,收录民间所传《守望录》各版本,供天下学子参阅。
诏书送达心渊书院那日,正值第三年心灯节。
小满依旧拒绝入京,但这一次,她答应亲自撰写一篇《新序》,交由使者带回,在太庙前诵读。
文中写道:
>“昔者有灯,独照幽谷;
>今者有火,遍野燎原。
>非吾辈之力强,乃人心之光久伏而发。
>故不必谢天子,不必拜庙堂,
>唯当俯首问心:
>我今日所说,可对得起昨日之痛?
>可担得起明日之望?”
全文毕,紫禁城内外再次寂静无声。
而后,一声铃响自宫墙深处传来??那是太庙守吏无意碰触的铜铃,却恰似回应。
皇帝立于阶前,望着南方天际,喃喃道:“或许,真正的江山,从来不写在舆图上,而刻在万人心头。”
岁月流转,第五个心灯节来临。
铃草田已扩至百亩,花开如海,蓝浪翻涌。小满鬓角染霜,步履略显迟缓,可眼神依旧清明如初。
这一夜,她破例允许所有人饮酒。篝火熊熊,歌声阵阵。豆芽抱着琵琶弹唱一曲《盲女行》,阿枝跳起北方舞步,连沈知白也难得笑了。
直到子时,小满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从未示人的玉铃??比寻常大一圈,铃身雕着七朵铃花,每朵对应一位来者。
“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她轻声道,“她说,真正的守望者,一生只能摇一次铃。不是为了召集,也不是为了警示,而是为了送别。”
众人屏息。
她缓缓举起玉铃,轻轻一摇。
铃声清越,穿透夜空,仿佛撕开了天地缝隙。
刹那间,北方天际再次浮现极光,比往年更加璀璨,形状竟如一条蜿蜒长路,直通银河深处。
老猎户跪倒在地,泣不成声:“那是引魂道……她在接人回家。”
小满仰面而立,泪水滑落,唇边却带着笑。
她知道,小荷来了。
风起了。
铃声不绝。
而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