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依旧,但营地已焕然一新。昔日破帐换成了结实木屋,墙上刷白,绘满了孩童笔迹的图画:有提灯老人,有施粥妇人,有牵手同行的陌生人。中央立着一块石碑,正是那块出土古碑的复刻版,十二个大字赫然在目:
**心若不灭,灯自长明;人皆执炬,何惧夜行?**
沈知白迎出十里,见到小满那一刻,双膝触雪。
“你来了。”他声音哽咽,“她们都在等你。”
“谁?”
“那些孩子。”他指向身后村落,“小荷教过的十二个名字,已有九人辗转寻来。她们说,老师临终前说过:‘有一天,会有一个看不见光的女孩,带着光来找你们。’”
小满浑身一震。
她缓缓走入村中,每一步都像踏在记忆之上。忽然,一阵稚嫩歌声传来:
>“蓝花铃,开雪里,
>不为春,只为忆。
>忆一人,曾对我笑,
>笑我说,你也值得被爱……”
泪水瞬间滑落。
她循声而去,只见九名少女围坐一圈,手中各持一页残破讲义??正是当年小荷亲笔誊写的《守望录》手稿。她们一字一句地教新来的孩子识字,如同薪火相传。
小满蹲下身,抚摸那泛黄纸页,忽然开口,用极慢极柔的声音唱起一首从未示人的曲子:
>“我记得你的声音,像春天的第一声雷,
>唤醒沉睡的泥土,催开冰封的河。
>我记得你的眼神,虽看不见,却感知得到,
>那是一种不肯低头的温柔。
>小荷啊,我没有忘记你,
>就像这土地不会忘记雨水,
>就像黑夜不会拒绝星光。
>你看,现在有这么多孩子,
>在替你说,也在替你活。”
歌声落下,全场寂静。
许久,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姐姐,我能跟你学这首歌吗?”
接着是第二个:“我也要学。”
第三个、第四个……到最后,全村孩子齐声恳求。
小满含泪点头:“好。但从今往后,这不是我的歌,也不是小荷的歌。它是你们每个人的歌。”
当晚,沈知白召集众人议事。
“古碑之事尚未完结。”他摊开一幅羊皮地图,“据当地牧民所述,此类石碑共有七块,分布于北疆七处要隘,皆指向一处名为‘心渊’的废弃古城。传说那里曾是前朝‘仁学会’总部,藏有《守望录》真正的源头典籍??《心经十三篇》。”
张砚生闻言动容:“若真如此,则我们所传之《守望录》,不过是支流余绪。”
“正是。”沈知白凝视众人,“我欲组建探城队,深入心渊。但路途凶险,需智勇兼备之士同行。”
小满忽然起身:“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