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众人惊呼。
“我虽盲,但耳聪心静。”她平静道,“而且,《守望录》本就是靠耳朵传下来的。若源头真在地下,那我的心,或许比眼睛更容易找到它。”
沈知白深深看她一眼,终颔首:“好。你为副领队。”
七日后,探城队成行。
成员包括:沈知白、小满、阿木(已成长为健壮青年)、两名通晓古语的学子,以及三位熟悉地形的边民向导。他们携带干粮、火折、绳索,还有那本盲文《守望录》,踏上通往心渊的绝壁之路。
途中历经雪崩、狼群、断桥,数次濒临绝境。但在每一次危难之际,总有队员挺身而出??阿木以身为梯助众人翻崖,边民割肉饲鹰换取方向指引,学子在寒夜中轮流背诵《守望录》以驱散恐惧。
终于,在第十八日黄昏,他们望见了心渊古城。
它深陷于两座雪山之间,城墙由黑石垒成,半掩于冰层之下。城门上方,镌刻着四个古老大字:
**天下为心**
众人肃然。
进入城中,只见街道整齐,屋舍完好,唯无人烟。中央广场矗立一座巨大铜鼎,鼎腹刻满文字。经辨认,竟是完整的《心经十三篇》!
其中第一篇开宗明义:
>“夫所谓大道者,不在庙堂钟鼓之间,而在匹夫一念之仁。
>一念不忍,万念俱起;一人执灯,百人相随。
>故圣人不立教,唯播种;不建庙,唯种心。
>是以天下虽广,不过一心之所及;万民虽众,共守一灯之明。”
众人跪地泣不成声。
小满伸手抚过铭文,指尖颤抖:“原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不是创造,而是找回。”
当夜,他们在鼎旁燃起篝火,逐篇抄录《心经》。小满则用特制针具,将全文转刻为盲文长卷。
临行前,她在铜鼎内留下一封信,封缄火漆上压印一朵铃草:
>“致后来者:
>若你看见此信,请不必寻找我们。
>因为我们已经回去,回到那些唱歌的孩子身边,
>回到每一个愿意说‘谢谢’的嘴边,
>回到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里。
>守望从未结束,它只是换了方式继续活着。
>??小满,与同行者共书于心渊元年春。”
归途中,春风拂面,残雪消融。
而在归南书院,张砚生站在新栽的蓝花铃草前,望着南方天空,轻声道:
“回来了。”
话音刚落,远方传来隐隐歌声??
那是千百个孩子的声音,穿越山河,汇成洪流:
>“纵身如微尘,亦敢执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