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46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第2页)

第1946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第2页)

>我虽远去,心常在侧。

>愿你们,永不失信。”

苏萤已于三年前安详离世。临终前,她将乌木杖交予一名盲女弟子,轻声道:“你看不见光,但你本身就是光。”那夜,全城熄灯,唯书院烛火通明,千名学子手捧蜡烛,沿山道排成一条蜿蜒火龙,照亮星空。

张砚生此时已是白发苍苍,仍每日执鞭授课。他的课堂没有围墙,学生不分老幼。有人问他为何还不退休,他笑着指向窗外:“你看那棵槐树,十年前还是小苗,如今已亭亭如盖。它不曾问谁给它浇水,却始终向上生长。我也一样。”

某日午后,一名少年前来求见。他自称来自极北苦寒之地,跋涉三月只为见他一面。张砚生问他所为何事,少年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册子,封面写着《守望录》,页角焦黑,似经火焚。

“这是我父亲留下的。”少年声音颤抖,“他在矿难中为救二十名工友,被困井底。临终前,他让我记住一句话:‘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替别人转交了一盏灯。’他说,这句话出自一位叫林隐的先生,而您,是第一个听见铃声的人。”

张砚生接过书,指尖抚过焦痕,久久无言。良久,他起身走入书房,取出一支崭新的粉笔??仍是用铜钱熔铸而成。他将粉笔递给少年:“拿去吧。这不是我的,也不是林隐的。它是所有愿意点亮他人的人共有的信物。”

少年含泪跪拜,转身离去。

当晚,张砚生独坐灯下,提笔续写自己的笔记。他在最后一页写道:

>“世人总在寻找英雄,以为他们该骑骏马、披金甲、执利剑。可我见过的英雄,是雪夜里递出一碗热汤的老妪,是暴雨中为乞丐撑伞的孩童,是明知无果仍坚持寻亲的父亲,是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干粮让给病人的陌生人。

>

>林隐从未宣称要改变天下,他只是不愿闭眼。而我们,也不必成为伟人。只需在每一次心动时选择行动,在每一次冷漠来袭时守住良知。

>

>铃声会停,但火种不会熄。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来’,

>这世间就永远有光。”

写罢,他吹灭油灯,推开窗扉。夜空中星辰璀璨,南方天际,一颗新星悄然亮起,与当年那颗遥相呼应。

翌日清晨,书院钟声响起。孩子们鱼贯而入,在黑板前整齐站立。张砚生拿起那支铜钱粉笔,转身面向墙壁,缓缓写下今日的第一课:

>**你也是一盏灯**

教室内外,一片静谧。随后,琅琅书声再度响起,穿透晨雾,回荡山谷。

风起了,檐下铜铃轻响,一声,又一声,仿佛回应着千万颗跳动的心。远处田野上,麦浪翻滚,绿意无边。一只山雀掠过屋脊,衔走一片花瓣,飞向未知的远方。

而在九十九座驿站的每一处心声墙上,新的纸条正不断贴上。稚嫩的、苍老的、歪斜的、工整的笔迹交织在一起,汇成同一句话:

>“我也想做一个好人。”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他们选择了相信。相信善良可以传递,相信微光能够燎原,相信即使是最渺小的选择,也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激起永恒的涟漪。

铃声未绝,路仍在延伸。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