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47章 活活抽死(第1页)

第1947章 活活抽死(第1页)

众人都被宁茂无耻的嘴脸给气得不轻。

冯奇正勃然大怒,“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渣,要不是王爷,你能活到现在?现在坟头草都换了好几茬了吧?

给你官职,让你锦衣玉食,你他娘的还嫌弃上了。。。还真是斗米恩,升米仇。”

宁茂声音尖锐,“给我官职?跟你们比,我那官职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是他哥,每次见了你们这些外人还要跪地行礼。他这是对我好吗?这是在羞辱我。”

宁宸眼神冰冷,淡漠道:“本王把蒋正阳的职位给你。。。。。。

晨光初透,守望书院的青瓦屋脊上还覆着一层薄霜。张砚生拄着乌木杖缓步穿过庭院,脚下的石板被露水浸得微滑。他停在一株老槐树下,仰头望着枝头新抽的嫩芽,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先生。”那声音轻如落叶。

他回身,见是昨夜留宿的盲女弟子小满,正扶着廊柱摸索前行,手中捧着一只陶碗,热气袅袅升腾。“我熬了些姜粥,想着您晨起受寒,便送来。”她唇角含笑,眼角却有一道浅淡的旧疤,那是三年前山火中为救一名幼童留下的印记。

张砚生接过碗,温热透过瓷壁传入掌心。他轻声道:“你本不必如此早起。”

“可我也想做点什么。”小满抬头,空茫的眼眸仿佛能穿透晨雾,“昨夜我听风铃响了七次,一次比一次清亮。我知道,有人又在心里点亮了一盏灯。”

张砚生怔住,良久才点头:“你说得对。”

他啜了一口粥,目光落在院角那口古井边??几个年幼的孩子正轮流摇辘轳打水,桶绳磨过石沿,发出吱呀声响。一个瘦弱男孩力气不足,水桶刚提至半空便脱手坠落,溅起一片泥星。其余孩子并未嘲笑,而是默默围上去,三人合力再试一次。终于,清水倾入木盆,他们相视而笑,额上汗水与晨露混作一处。

这一幕让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到归南时的情景:破败校舍,饿殍遍野,百姓眼中无光。如今,这里书声琅琅,炊烟袅袅,连最贫寒之家也会在门楣挂一盏纸灯笼,写着“愿为人灯”四字。

他缓缓走向讲堂,途中经过一面斑驳的心声墙。墙上贴满泛黄纸条,有的字迹稚嫩,有的墨色陈旧,皆出自十年来曾在此栖身或求学之人之手。一张新贴的纸片随风轻颤,上面写着:“我娘说,善事做得久了,心就不疼了。”

推门入内,黑板前已坐满学生。有垂髫孩童,也有白发老者;有本地农夫,亦有远道而来的游方僧人。他们手中无书,却人人怀抱一本自制的《守望录》抄本,封面或用粗麻布,或以桑皮纸糊成,页角卷曲,字迹各异,却都工整誊录着同一段话:“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张砚生将铜钱粉笔轻轻搁在讲台上,环视众人,忽问:“你们可知,为何我们不教‘如何成圣贤’,只讲‘如何做一人’?”

无人答言,唯闻窗外风铃低吟。

他继续道:“因为圣贤太高,常人难及;而‘人’字虽简,却最难写好。饿时不抢食,困时不忘助人,怒时不伤无辜,穷时不弃良知??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才是真正的修行。”

话音未落,门外匆匆跑进一名少年,衣衫沾满尘土,脸上带着焦急。“先生!云梦坊来信!”他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封缄的信函,气息未定,“说是……小荷姑娘病重,临终前只想再见您一面!”

堂中顿时一片哗然。当年寻亲队找回小荷之事,早已成为书院口耳相传的佳话。谁也不曾想到,那位倔强不肯唱艳曲、最终得以重返祖母身边的孤女,竟会在此时传出噩耗。

张砚生沉默片刻,伸手接过信,指尖微微发颤。拆开一看,信中仅寥寥数语:

>“恩公如晤:

>十年承您援手,方得安度残生。今疾入膏肓,恐不久于世。惟有一愿未了??请容我将《守望录》背诵一遍,再合眼。

>小荷叩首。”

他闭目良久,终将信纸折好收入怀中,转身取下墙上的竹篓,开始收拾草药与干粮。

“我要去一趟云梦坊。”他对满堂学子说道,“这一次,不是为了救人,而是为了送别。”

“我同去!”一名少女起身,是当年曾跪床前念《守望录》的女孩阿莲,如今已是书院助教。

“算我一个!”几位青年学子纷纷响应。

张砚生摇头:“不必多人同行。路途遥远,且南方疫病频发,不宜劳师动众。只需一人伴行即可。”

小满忽然举手:“让我去吧。”

众人愕然。盲女出行,何其艰难?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