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阵问长生 > 第163章 人性(第1页)

第163章 人性(第1页)

在场的众人,从墨画的身上,感受到了“神主”的威严和压迫,纷纷俯身行礼道:

“谨遵神主之名。”

“谨奉巫祝大人之命。”

他们素来身居高位,如今皆对着墨画俯首臣服,虽城府深,不露声色,但。。。

风在山岗上盘旋,不似先前那般凛冽,倒像是低语的絮语,缠绕着烬余城每一块石砖、每一根槐枝。天光微明时,念归仍立于高台之上,手中握着那封回信的残稿,指尖轻抚过“他的名字”四字,仿佛触到了某种沉睡百年的脉搏。

她忽然想起苏禾最后一次与她对坐长谈的那个夜晚。那时槐叶尚青,月色如霜铺地。他说:“记忆不是死物,它是活的。它会痛,会挣扎,也会生长。”当时她不解其意,如今才明白??记忆若无人承接,便如孤魂野鬼,在时间的缝隙中游荡;唯有被讲述、被书写、被记住,它才能真正安息,也才能真正觉醒。

山下传来脚步声,轻而急促。是林晚,肩披雪尘,发梢结冰,却掩不住眼中的灼热。“先生,北渊矿区有异象!”她喘息未定,“昨夜子时,矿坑深处自行亮起金纹,与镜碑上的光路完全一致!更奇怪的是……那些早已枯死的记忆矿脉,竟开始重新流动!有人听见地下传来的歌声,正是《北渊谣》的第一句。”

念归眉头微蹙。愿种虽未再显形,但它的“根”从未真正断绝。如今这等异动,究竟是古塔之灵的回应?还是人心集体记忆的共鸣所引发的反噬?

她当即召来忆真盟七位执灯使,命其分赴九州要地,查探各地镜碑是否出现联动迹象。三日后,消息陆续传回:东海渔村的镜碑在潮汐涨落间浮现海底沉船影像;南方新安废墟的碑面无风自动,显出当年焚城烈火中的呼救人影;西漠沙城遗址更是惊现一座虚幻古城轮廓,据目击者称,城墙上赫然写着“归黎”二字。

“这不是偶然。”念归在议事堂中缓缓起身,“是记忆本身在试图重建路径。”

就在此时,一名少年自外疾奔而入,衣衫褴褛,满脸风霜,却是曾参与第一批镜碑书写的平民子弟陈砚。他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先生……我爹……我爹临终前说,他藏了一样东西,在老屋灶底第三块砖下。我挖出来一看,是一枚黑玉符,上面刻着‘愿核?子种’四个字……他还说,他曾是‘正识团’外围成员,奉命监视守忆人,可十年前一个雨夜,他梦见自己亲手烧毁的族谱里,跳出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喊他‘阿兄’……从那以后,他就再没能安心入睡。”

堂内一片寂静。

念归接过那枚黑玉符,触手阴寒,内里似有雾气流转。她以忆玉相引,符中骤然投射出一段残缺影像:一间密室,数名戴青铜面具之人围坐圆阵,中央悬浮一颗血色晶核,正缓缓跳动,如同心脏。一人低声诵咒:“愿种不灭,因惧长存。今日播籽三千,十年后可收忘川之果。”画面戛然而止。

“这是‘愿种计划’的原始仪式记录。”念归沉声道,“他们不仅制造遗忘,还在系统性地培育新的精神寄生体,埋入普通人梦境之中。”

众人震惊不已。原来所谓的“安心药丸”只是表象,真正的渗透早已深入灵魂底层??通过梦魇植入、情绪操控、潜意识暗示,让人们对记忆产生本能的厌恶与恐惧。这种控制比暴力镇压更为可怕,因为它让人自愿放弃自我。

“我们必须找到其他‘子种’持有者。”念归下令,“凡曾在‘正识团’任职、或接触过净化仪式者,皆为重点排查对象。同时,启动‘醒梦行动’:在全国设立‘梦录司’,收集百姓梦境,用忆玉解析其中隐藏的信息。”

三个月过去,梦录司共收录十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例异常梦境。其中有八成以上出现相似符号:一座倒悬的塔、一条无尽的河、一句反复响起的话:“你忘了就好。”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梦境大多集中在朝廷官吏、书院教习、医馆医师等掌握话语权的人群中。显然,敌人仍在运作,且目标明确??不是消灭记忆,而是重塑认知。

就在局势再度紧张之际,京城传来惊人变故。

清心境宗主突然宣布闭关,将权力移交监察院。而监察院首座??那位曾亲手签署数百份“记忆清除令”的老臣??竟在朝会上当众焚毁自己的官印,颤声忏悔:“我曾在梦中看见母亲的脸。她抱着我哭,说我把她忘了三十年。可我记得啊……我只是不敢记!怕想起她是怎么被拖走的,怕想起我为了保住官位,亲手交出了她的日记……”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紧接着,三位大学士联名上奏,请求成立“真相委员会”,彻查百年来所有文化清洗事件。民间响应如潮,各地纷纷涌现自发组织的“忆家会”,专门帮助失忆家庭寻找遗失的亲人故事。甚至有孩童在学校作文比赛中写道:“我的爷爷没有死于瘟疫,他是因写了反对诗被秘密处决的。现在,我要替他把那首诗背下来。”

然而,光明愈盛,阴影愈深。

某夜,烬余城外三十里的一座新建镜碑突遭雷击,碑身炸裂,碎石飞溅。调查发现,袭击者并非人类,而是一具由愿核驱动的傀儡,外形竟是已故守忆人之一??李昭。此人十年前为护忆典自焚而亡,骨灰早被撒入槐林,怎可能复生?

念归亲赴现场,以忆玉探查残骸,竟从中提取出一段扭曲的记忆片段:李昭临死前最后一刻,并非平静赴死,而是被人用秘法抽取神识,封入愿核之中,成为“伪忆容器”。他生前坚守的记忆,如今却被用来伪造虚假历史,蛊惑人心。

“他们在亵渎死者。”念归眼中泛起寒光,“用我们的英雄,来否定我们的真相。”

她终于明白,敌人的策略已变:不再强行抹除记忆,而是篡改记忆本身。让你记得,但记得错误的东西;让你感动,但感动于虚构的情节;让你流泪,但泪水浇灌的是谎言的花。

若任其发展,未来世人所“记得”的,将不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精心编织的幻象。

她连夜撰写《辨忆七律》,颁布全国:

一曰:察源流??问此事出自何人之口?其身份立场为何?

二曰:审载体??文字、口传、晶石,何种最可信?有无篡改痕迹?

三曰:核时空??所述事件发生之时,天下局势如何?是否合乎常理?

四曰:辨情感??叙述中是否有过度煽情?是否刻意引导憎恨或宽恕?

五曰:寻佐证??单一见证不足凭,需多方交叉验证。

六曰:防寄生??警惕那些让你感到“轻松解脱”的记忆版本。

七曰:守本心??最终判断,须回归你自己最深处的良知。

此文一经刊发,犹如利剑劈开迷雾。许多原本信以为真的“家族往事”被子女查证推翻;一些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被发现系官方编造;更有甚者,某些寺庙供奉的“圣僧舍利”,经检测竟是愿核伪装。

与此同时,念归重启“光茧计划”的终极形态??不再只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织网。

她在九座核心城市布下“忆脉大阵”,以镜碑为节点,忆玉为经络,百姓的记忆为能量源,构建一张覆盖九州的精神网络。每当有人真诚追忆、勇敢诉说,光茧便吸收一丝力量,逐渐凝实。而任何企图散播伪忆的行为,都会触发阵法警兆,暴露施术者位置。

一年后,光茧已如薄纱笼罩大地,夜空中可见淡淡金晕流转,宛如星河垂落。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