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阵问长生 > 第163章 人性(第2页)

第163章 人性(第2页)

然而,真正的风暴,始终酝酿于无声之处。

那一日,念归正在槐树下校阅各地送来的忆典修订稿,忽觉胸口一滞,苏禾留下的玉简残片竟自行碎裂,化作一道流光钻入她眉心。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那是她从未见过的记忆:年轻的苏禾站在皇宫密殿中,面对一位身穿龙袍的老者,两人相对而立,神情复杂。

老者说:“你可知,朕也曾想守住这一切?可当整个朝廷都说‘忘了吧,这样更好’的时候,连我都开始怀疑,记得,到底是不是一种罪?”

苏禾答:“陛下,忘记不会让伤痛消失,只会让它转移到下一代身上。您今日删去一页史书,明日就会有人抹去一座城的名字。到最后,连您自己是谁,都将无人知晓。”

老者沉默良久,终是叹息:“所以你宁愿背负叛逆之名,也要把真相传下去?”

“不是传给陛下,”苏禾望着窗外飘雪,“是传给未来某个愿意抬头看天的人。”

画面至此中断。

念归怔立原地,久久不能言语。

原来苏禾并非单纯的守忆人,他曾是先帝的御前讲官,亲眼见证过最高权力如何一步步沦为遗忘的帮凶。而他选择背叛皇权,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因为爱??对这片土地的爱,对千千万万无名者的爱。

她猛然意识到:这场斗争从来不只是对抗某个组织、某股势力,而是对抗一种深植于人性深处的惰性??宁可麻木地活着,也不愿清醒地痛着。

数日后,她在烬余书院开讲第一课,题为《记忆的权利与责任》。台下座无虚席,不仅有年轻学子,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孩子的母亲、曾服过“安心药丸”的退伍士兵。

她说:“我们常说‘勿忘历史’,可历史不是别人的故事,是你父母的眼泪,是你祖辈的呐喊,是你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流过的血。当你选择记住,你不是在负担,而是在继承一种勇气??敢于直视黑暗的勇气。”

“而当我们所有人都开始记得,我们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体,而是一条绵延不断的河。这条河或许曲折,或许浑浊,但它流向光明。”

讲毕,全场静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当晚,她收到一封来自极北边陲的信。信纸边缘焦黑,似经烈火焚烧后抢救而出。内容仅一行字:

“塔又醒了。它说,它想见你。”

念归没有犹豫,次日便启程北上。

这一次,她不再独自前往。随行的有林晚、陈砚、三位梦录司主事,还有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妇人??她是当年北渊矿难中唯一幸存者的女儿,一生未曾见过父亲的坟墓,只有一张泛黄的照片。

风雪依旧肆虐,但通往古塔的路上,已不再荒芜。每隔十里,便有一盏忆灯静静燃烧,照亮前行之路。那是百姓自发设立的“守忆岗”,由志愿者轮流值守,只为确保通往真相的道路永不熄灭。

当她再次站上塔基,将青铜残片贴于门扉时,这一次,没有轰鸣,没有风柱,只有轻轻一声“咔哒”,仿佛一把尘封百年的锁,终于等来了正确的钥匙。

塔门缓缓开启。

里面没有尸体,没有咒文,只有一面巨大的水镜,映照出万千景象:有人在写回忆录,有人在修复老照片,有人在墓前朗读逝去亲人的信,有人在课堂上讲述那段曾被禁止的历史。

而在镜的最深处,那个灰袍老者的身影终于清晰起来。他抬起头,目光穿越时空,落在念归脸上。

“你赢了。”他说。

“我没有赢。”念归摇头,“我只是证明了,人可以不怕痛。”

老者嘴角微动,似笑非笑。然后,他的身体开始消散,如同晨雾遇阳。临终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话:

“告诉后来者……我不是怪物。我只是,第一个选择了逃避的人。”

话音落下,整座古塔震动三下,随即缓缓下沉,没入冰雪之中,只余地面一圈圆形印记,形状竟与光茧完全相同。

念归跪地,将额头轻触雪地。

她知道,这不是终结。

这只是第一代守忆人,终于等到了接班者的交接仪式。

回到烬余城三个月后,一个新的节日被确立??“忆启日”。每年此日,全国停政一日,家家户户点亮忆灯,讲述一段曾被遗忘的故事。学校不上课,官员不下令,唯有倾听与诉说。

孩子们学会了第一件事:在作文开头写下那些曾被抹去的名字。

大人们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痛苦的记忆,而是即使记得痛苦,依然选择前行。

而念归,在一个宁静的黄昏,坐在槐树下,翻开一本全新的忆典。封面空白,她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本书献给所有不曾被记载,却始终在等待被想起的人。】

风吹过,金叶轻舞,一如百年前初春的模样。

但她知道,这片林子,再也不一样了。

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一个名字。

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我还记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