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阵问长生 > 第162章 厚土大阵(第1页)

第162章 厚土大阵(第1页)

虽然缺乏金丹以上的高阶修士。

但人数众多,势力庞大,信仰最为坚定的神奴部,此后也成为了墨画在大荒“传道”的最大助力。

他们秉承着对神主大人的信仰,秉承着对巫祝大人的忠诚,身体力行地将墨画所。。。

风在山脊上盘旋,卷起几片枯叶,又轻轻放下。烬余城外的槐树林比往年茂盛了许多,金叶不再只是雨后偶现,而是终年不落,仿佛整片林子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滋养着。树根深处,隐约有光脉流动,如同血脉般连接着地底尚未完全苏醒的记忆矿层。

念归站在林中最高处的一块青石上,手中握着一枚新制的忆玉。这玉并非出自名匠之手,而是由七十二城百姓自愿献出的旧物熔炼而成??一只铜镯、半枚印章、一页残信、一颗纽扣……凡曾承载过记忆的物件,皆可入料。它温润却不透亮,内里浮沉着细碎的光影,像无数未说完的话在低语。

她将忆玉缓缓嵌入石碑裂缝。霎时间,碑面金纹重燃,不再是单一线条,而是一幅不断延展的地图:北渊矿区、南方新安废墟、东海渔村、极北古塔遗址……所有与记忆抗争有关的地方,都亮起点点微光。这些光点开始彼此呼应,如星辰初生,渐成银河之势。

“光茧不是屏障,”她低声自语,“它是千万人共同呼吸的证明。”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脚步声。一名年轻女子快步走来,衣角沾泥,脸上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她是忆真盟派驻西漠的探查使林晚,三个月前奉命前往归黎沙城遗迹,寻找当年文化清洗后的残存痕迹。

“先生!”林晚跪地行礼,双手呈上一卷羊皮,“找到了!《烬余录》原本!”

念归心头一震,接过羊皮卷时指尖竟微微发颤。这不是复刻,也不是口传抄本,而是用早已失传的“血墨”书写于风干骆驼皮上的真迹。字迹苍劲,每一笔都似含悲鸣。开篇第一句便如刀锋划破岁月:

【吾以血为墨,骨为纸,记此城不灭之痛。若后人得见,请代我问一声:他们还记得我们吗?】

她展开全卷,只见其内容远超已知版本。除了记录守忆人的传承谱系、各地暴动始末、朝廷镇压手段外,更有一章专门记载“愿种起源”。

原来,百年前那场席卷九州的“心灵净化运动”,并非单纯的政治操控,而是源于一次修真界的背叛。清心境高层曾与一位堕境大能达成秘密协议:以百万凡人记忆为祭,换取突破境界所需的“净魂之力”。那位大能便是后来被称为“忘川引主”的存在,而所谓的“愿种”,实为他以众生遗忘为养分孕育出的精神寄生体。

更令人惊骇的是,文中提及:“彼物虽形灭,然其根深植于‘集体恐惧’之中。凡人畏痛而求忘,即为其重生之机。”

念归读至此处,掌心渗出冷汗。

这不是过去的历史,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

她猛然抬头:“林晚,你在西漠可曾见到有人主动放弃记忆?”

林晚点头,声音沉重:“不止一处。有些村庄,村民自愿服食一种白色粉末,说是能‘洗去噩梦’。他们称那药来自‘慈悲僧团’,由游方和尚分发。但奇怪的是,凡是服药之人,不久后便会开始哼唱一首陌生童谣??调子欢快,歌词却是‘什么都不重要了’‘忘了就好’‘睡吧,别醒来’……”

念归闭目,心中已有答案。

那是**伪忆之歌**。

真正的记忆复苏带来痛苦与追问,而虚假的安宁则许诺解脱与沉默。如今,有人正借百姓对创伤的畏惧,重新播下遗忘的种子。

她立刻召集群贤密议。会上,长老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强硬反击,查封所有可疑组织;有人担忧此举会激起民怨,反被朝廷借题发挥。

唯有苏禾留下的玉简残片,在会议中途忽然发光。浮现新字:

【逆流者,必从心治。】

念归凝视良久,忽有所悟。

次日清晨,她在烬余城中央广场立起一座新碑??无名碑。碑身空无一字,唯有一面光滑如镜的石面。碑前设案,置笔砚、宣纸、录音晶石若干,并附告示:

【凡欲遗忘者,可来此写下所要忘记之事。写毕,碑自会回应。】

百姓闻讯而来,起初多是好奇围观。直至第一位青年上前,提笔颤抖写下:“我想忘记母亲被带走那天。”

笔落刹那,碑面泛起涟漪,竟映出当年情景:衙役破门而入,母亲死死抱住柜中一本族谱,哭喊:“这是我家三代人的名字!”最终仍被拖走,族谱焚于院中火盆。

青年当场跪倒,嚎啕大哭。

第二人写:“我不想再梦见战场。”

碑中现出画面:他蜷缩战壕,身旁战友断腿哀嚎,而他自己因恐惧未能施救,自此背负愧疚半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