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442章 深度渗透的网络汇报工作给李可发证书8K还账(第1页)

第1442章 深度渗透的网络汇报工作给李可发证书8K还账(第1页)

方言看到对方的样子,顿时心生警觉,脑子里已经冒出来给自己车上装炸弹,一踩油门就爆炸的场景了。

毕竟去年的时候,自己和好几个科学家还上过必杀榜单呢。

现在国外也是刚报道了方言被提名诺贝尔奖的。。。

风从戈壁深处吹来,卷起细沙拍打在“记得”纪念馆尚未封顶的墙体上,发出沙沙轻响,像是无数低语在时间的缝隙中穿行。我站在时空胶囊埋下的位置,脚下是夯实的黄土与混凝土混合的地基,仿佛踩着一段沉睡的历史脊梁。那小男孩离去时蹦跳的身影仍在我眼前晃动,他缺牙的笑容像一道光,刺破了我心中长久盘踞的阴霾。

手机震动,朱韵发来一张照片:成都周老师家那只铁皮饼干盒的内层被彻底清理后,在夹缝中发现了一小片烧焦的纸角,上面残留着半行字迹??“……若LZY执意上报,则启动‘白鸦’预案。”

LZY,林知远。

我的心猛地一缩。这不是普通的档案残片,而是一份被刻意销毁又侥幸留存的预警记录。它意味着,在1977年那个风雨欲来的秋天,已经有人预见到林知远会将某些数据公之于众,并为此制定了应对机制。“白鸦”,听起来不像代号,更像一句咒语。

我立刻拨通陈岩电话:“‘白鸦’是什么?国安档案里有没有相关记录?”

他沉默了几秒,声音压得很低:“有,但属于三级加密。我需要申请权限。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代号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983年一份内部通报里,关联人物是吴世勋的秘书??李仲文。”

李仲文?这个名字我在《紫藤备忘》的手稿批注中见过一次。林知远曾用铅笔潦草地写了一句:“李言不由衷,常替吴传话而不留文字。”当时我以为只是私人情绪,现在看来,或许是某种隐秘的指控。

“李仲文后来怎么样了?”我追问。

“1985年调往驻外使馆文化参赞,三年后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定居加拿大温哥华。此后再无官方活动记录。”

挂断电话后,我打开电脑,调出“拾穗者”小组整理的“紫藤基金会”资金流向图谱。果然,在1982年至1986年间,有一条隐蔽的资金链通过离岸公司向北美某教育机构汇款,名义为“学术交流基金”,而该机构正是李仲文退休后挂名顾问的组织。

线索闭合了。

他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场跨越数十年的系统性掩盖。从1977年“昆仑计划”成果诞生那一刻起,就有人在布局退路??一旦真相泄露,便有人负责切割、转移、抹除。而“白鸦”,很可能就是这套应急机制的核心指令集。

我立即召集“拾穗者”核心成员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历史学者老周提出一个惊人假设:“‘白鸦’会不会不只是一个人或一个行动,而是某种‘记忆替换工程’的开端?比如,用伪造的技术路线替代真实研发过程,从而让后来者误以为我们始终落后?”

技术专家王工点头:“完全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八十年代初发表的‘突破性论文’,其实都能在林知远遗留的手稿中找到原型。但原作者从未署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功诿过,而是对民族认知根基的篡改。

我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朱韵带队,深入教育部和科技部档案馆,排查1980年代初期所有重大科研项目的原始申报材料;另一路由我去一趟温哥华,尝试接触李仲文。

临行前夜,我又翻了一遍林知远的日记。在1977年10月4日那一页,他写道:

>“今日与赵承志长谈至凌晨。他说:‘如果我们死了,希望孩子们至少知道,我们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才熬那些夜。’我说:‘可如果连名字都被抹去呢?’他笑了:‘那就让风记住吧。风不会说谎。’”

风不会说谎,但人会。

七十二小时后,我抵达温哥华。秋雨绵绵,整座城市笼罩在灰蓝色的雾气中。根据公开资料,李仲文住在西区一处老旧公寓楼里,门禁简陋,信箱上贴着“LiZ。”的标签。

我没有贸然敲门,而是先走访了附近邮局和便利店。一位华人店员回忆说:“老李先生很少出门,偶尔来买降压药,总戴着帽子,不爱说话。但他家里常有访客,开车来的,黑车,看不清车牌。”

黑车?在这个法治国家?

我蹲点三天,终于在一个傍晚看见一辆无牌黑色SUV缓缓停在楼下。车门打开,走下一名穿深色西装的男人,四十岁左右,步伐稳健,右手虎口有道明显疤痕??那是长期握枪留下的痕迹。

我迅速拍下照片,回国后交给陈岩比对。结果令人震惊:此人名叫程维舟,原属某境外情报机构亚太分支,2003年被中方列入“红色通缉令”名单,但因其持有双重国籍,至今未被引渡。

这意味着,李仲文不仅活着,还受到严密保护。他的“退休生活”,根本就是一场持续四十年的庇护计划。

我改变策略,转而联系当地华人社区的一位牧师,请他以探访独居老人的名义进入李家。两天后,牧师带回一条信息:李仲文卧病在床,患有严重帕金森症,无法清晰表达,但当他听到“林知远”三个字时,突然剧烈颤抖,嘴里喃喃吐出几个词:“……不该……烧……胶片……藏在……钟里。”

钟?

我追问细节,牧师说,老人随后指向客厅墙上一幅老式挂钟,眼神急切。

线索指向明确。我立刻请求国内支援,请温哥华警方以“协助调查历史文物遗失案”为由,依法搜查李仲文住所。经过外交协调,两周后行动获批。

搜查当天,我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全程参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