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要忙的事很多,大家早早就起来了,陆修承和方平收拾东西,陶安和陆芳去菜园摘菜。一切收拾妥当,方家爷爷奶奶在家看家,陆芳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和陶安他们一起回涞河村。陆修承和方平走在前面,挑着重的家具和铁锅,陆芳和陶安带着三个孩子拿一些零碎的东西。
到了陆家新房,放下东西,陆修承去请族长和里正,让他们来家里主持拜堂仪式,然后去了他二叔家,最后去了陆子安家。陆修承去通知人的时候,方平带着几个孩子,搅拌泥土,用石块临时垒了两个灶,陆芳则是带着陶安去村头的李屠户家买猪肉。
陶安来涞河村这么多天,还是第一次从村中间的村道穿过。现在家家户户忙春耕,家里基本没人在家,路上只碰到了几个小孩。来到村头,一棵大桃树下,坐着几个晒太阳老人,陆芳上前,一个个给陶安介绍,陶安一个个喊人。
打过招呼后,其中一个称为六奶奶的老人慈祥地看着陶安,对陆芳道:“瘦弱了些,但看着就是个老实孩子,肯定能和修承小子过到一起。”
陆芳笑道:“是啊,能娶安哥儿,是修承,也是我们陆家的荣幸。”
陶安被她说得十分不好意思,还好别的老人插嘴问了别的话题。
“安哥儿,你是哪里人啊?”
“年纪多大啦?”
“修承小子和你是怎么说上亲的?”
。。。。。。
不一会,大家就把他的情况摸透,再过半天,村里的人就都会知道陶的情况,还有他和陆修承今天拜堂成亲的事。
陆芳看目的达到了,找了个借口把陶安拉走,路上低声和陶安解释道:“这些老人回去会和家里人说起你,不用两天,村里的人就会都知道你,以后在村里走动,大家就知道你是修承夫郎了。”
带陶安熟悉村里的环境和村民,本该是陆修承的事,但是陆芳和陶安都知道陆修承不可能会做这样的事,陶安感激地对陆芳道:“姐,谢谢。”
陆芳:“我该做的,客气啥。”
来到李屠户家,李屠户刚把猪肉分好。周围几个村子只有一个屠户,就是李屠户。农户人家很少吃肉,条件好的隔几天会买肉吃。大多数人家一个月都买一两次肉,更有甚者,一年都买不了一次肉。李屠户每十日杀一次猪,然后挑到周围村子去卖,一头猪往往要卖两三天才能卖完。
他们今天来得巧,李屠户刚新杀了一头猪,听到他们是买肉摆酒席的,李屠户爽快地给他们割了一块上好的肥肉,还送了他们两根大棒骨,“这块肥肉是最好的,拿回去炒肯定香,这两根大棒骨送给你们,可以煮个汤,多道菜。”
陆芳一边给钱一边笑,“那真是谢谢了。”
买完猪肉,从李屠户家出来,陆芳又带着陶安去了村中间的周大娘家。周大娘家是做豆腐的,每天都会做豆腐挑到周围的村子卖。买完豆腐,周大娘对陶安道:“这下认识婶子家门了,以后想吃豆腐了就来家里买。”
陶安笑笑,“好。”
买完豆腐,他们赶紧往家走,虽然酒席只有三桌,但还是有很多事情是要忙的。回到陆家,发现陆子安和何香过来了,何香在择菜,陆子安去族里祠堂搬桌椅了。陆修承则是在和方平搭昨天他和陶安没搭完的厨房,方平之前垒的两个灶就在厨房棚子下面。
陆芳看了看,没看到陆家二叔一家,脸色有些不好看,朝何香吐槽道:“你和子安都知道过来帮忙,他们做二叔二婶的,盖房子不帮忙,今天是拜堂的日子也不过来帮忙,就没见过这样没有长辈样的长辈。不过一会开席了肯定第一时间出现,一口吃的都少不了。”
何香也在那笑,“一会开席二婶子肯定也会把她家人分开坐,他们手快,每次吃席,只要有她家人在的,肉菜一半都进他们肚。”
陆芳嗤笑:“都是乡里乡邻的,真不够丢人的。”
陶安在一边帮着择菜,不出声。摘完菜,他提着菜篮子去之前灌水的地方洗菜,需要清洗的菜比较多,挑水回来洗需要很多水,不如直接去那边洗。
他是今天的主角之一,本来应该在家里呆着,什么都不用干,等着新郎来接。可是陶家离得远,就省了接亲的步骤。这在涞河村也是有先例的,前些年北边连续几年闹旱灾,很多流民来了这边,有的被官府安置了,一些姐儿和哥儿则是安排了相看,相看上的和本地人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