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591章(第3页)

第591章(第3页)

即便是车队,规格也相当豪华,一溜烟轿车,不乏进口名牌,加上承担安保作用的随行人员,二十年后可能不算多大排场,现在真可谓轰动。

肖博家很惶恐,虽然一应费用小两口自己出,可这场子镇不住呀,酒席安排在饭店,迎来送往朋友加同事接管,家里做了甩手掌柜轻松地很,却也没了话语权。

“这可比得上古代官家小姐下嫁穷书生。”肖母来回参观新房,一水的崭新家具电器作为嫁妆,奔了小康还小康,可谓惊喜交加,“你还得了罗家的济,到青云食品大公司当组长,以后生活得让着小霞,工作踏踏实实干,否则咱家保准让人戳脊梁骨。”

肖父很是赞同,道:“可不止是戳脊梁骨,还要落井下石,现在眼红咱家孩子有工作有学上,吃穿住行上一档次的亲朋好友,不少人扭头就吐唾沫,回头一见咱家落魄,怕是笑话咱家活该不配的家伙更多。”

“道理是这个道理,说出来味道怪怪的,好像我卖身求荣入赘似的,专门提点我到岳丈家老实干活,讨老婆欢心,不要惹是生非。”

肖博苦笑道:“可不是这样啊,我俩就住公司附近,跟爸妈常来常往,工作上也有领导考核评估,该怎么做怎么做,哪能抱着讨欢心的目的?这样能做好事情才是奇了怪。”

“不管怎么说,你决不能做亏心事对不起小霞。”肖父肖母丝毫不听解释,只是要他承诺做到,可见姻缘虽成,分明的壁障难以抹去。

肖博无语,就两家老人的交际,不说臭味相同,至少也是谈得投契,推杯换盏,喝酒划拳,都不带人撮合的,自己就聊上,然而这丝毫不能减少他们的疑虑,反而更认定罗家父母只是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点头喜欢起不到关键作用。

无独有偶,肖家因为婚期临近踌躇不安,罗家也是鸡飞狗跳。

罗霞请了长假留家,既陪伴父母,也筹备婚礼,可越是这样越难受,仿佛每一天都是离别的倒数计时,特别横跨两地的亲事,今后想见面都难。

到婚礼那日,更哭得稀里哗啦,等轿车远去,见惯生离死别的罗老爹都眼眶通红,久久无言,转身回桌喝闷酒。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罗学云无端想到这句话,叹气道:“还好科技发展迅速,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可以朝游北海暮苍梧,否则孩儿离家和远嫁真就是一别音容两渺茫。”

时间和空间,岂非就是人间悲喜的根源?

第848章飞鸟和鱼

在场的兄弟姐妹都有听见罗学云的感慨,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懂言外之意,只是顺着他的口风称赞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真有所共鸣者,大概袁晓成算一个,那已经是几天后,京九线贯通,他们作为陈清站启用仪式的观礼嘉宾,见证这项对于陈清及玉阑东南重要无比的大事,活动开始前,有人从铁路站点聊到公路运输,不免提到风头未去的婚礼车队。

跟着愈发歪楼,议论起远嫁近娶的好坏,进而漫谈背井离乡,侨居迁徙,话题也越来越宏大。

“华夏人安土重迁,一般不愿意轻离本乡,即便做了皇帝,也要锦衣回乡,当了大官,也会告老还乡,在这种离别不知归期,相见无时的氛围里,对每一个离家之人担忧哀愁、提心吊胆都是正常的。”

袁晓成道:“可我并不觉得儿女远嫁远娶就是坏事,像罗霞一样,结婚后在江城安家,将来有自己的儿子女儿,才算真正摆脱田集黄岗、种田养兔这些过去生活对她的影响,真正往工薪阶层蜕变,当城里人。

相反,学杨秀禾这些一直在你羽翼庇护下,家门口转圈的人,不见得比罗霞更具有新时代思维,脱离农人习性。”

“很久没听袁哥为我讲大道理。”罗学云嘴角露出微笑,“好像人上了年纪,渐渐就不爱说话,不爱折腾了。”

“只是认清说比做更重要。”袁晓成摇头,“光靠嘴巴说服不了别人,不管真金白银的奖励,还是以身作则亲自示范,都比说更有力量。”

“是啊,韶光易逝,青春不常在,可人这一生短短百年,偏偏有太多事情要做,又有太多事情做不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全是能折磨人的东西。”

罗学云呆呆望着陈清站三个字,长叹口气:“我以为青云农业扎根田集,青云食品留在陈清,就可以让很多家庭不用分离,每天村头村尾、街头巷尾父母子女能见到彼此,亲子关系能够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更有干劲。

而求学务工之人,也能借着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归家离家,经此一遭,发现作用有限,哪怕我这样的人都不能自主,何况普通人?”

袁晓成大笑:“兄弟,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些东西说跟物质条件有关,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苦苦为衣食住行付出,可这些东西哪一样是物质条件提升能解决的?即便离别,也常不由人,衣冠南渡,宋室南迁,这些人缺钱缺物?

你已经做得很不错,起码青云的出现,很多学祥罗霞一样的人,都有看世界和选择的机会,想当年我爷爷在家大字不识一斗,诗文吐不出半句,一年到头光想着多打几斤粮食,好让孩子过年能扯几尺布做新衣裳。

什么世界寰球,国际局势,全无心过问,二三十年没出过县,近在咫尺的江城都只听念叨,没去吃过人家的热干面跟咱的有什么不一样,若不是家里活不下去,他这一辈子可能跟咱罗叔似的,一直山沟沟里跟庄稼打交道。

但是啊,跟着队伍走了,他才看到大江南北,学到古往今来,知道那么多比家里一年多打几斤粮食更重要的东西,若不是懂得这些道理,他就跟罗叔一样,永远操心粮食,却无法决定能打多少粮食。”

他看向罗学云认真道:“不管怎么说,学祥罗霞这样愿意走出去的人越多,你应该越轻松,都跟学风学雷似的,将来反倒是你的累赘,陈清就这么大地方,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