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麦肯雍”和塌陷盐矿成了方圆百里最火爆的“景点”。
“椒盐脆皮仙鸡”的名头如同野火燎原!每日限量一百份,开卖即磬。
买到的人如同中了头彩,在众人羡慕嫉妒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捧着油纸包,一口咬下那酥脆咸香麻的“仙鸡”,幸福的叹息声能传出去二里地。
没买到的,退而求其次,疯狂涌向盐矿凹坑,争抢那些灰白色的盐岩碎块和粉末。
“陈记辣货”旧址周围,俨然成了大型“开光”现场。
百姓们将抢到的盐岩土块带回家,宝贝似的供起来,有的直接当调味料撒在饭菜上,齁得直喝水还大喊“够劲儿!仙气足!”;有的则学着王大锅的法子,用火烤,刮下白霜,美其名曰“自制仙粉”;更有甚者,将盐岩块磨成粉,混合面粉,试图模仿林霄的裹粉配方,炸出的东西千奇百怪,焦黑苦涩者居多,却依然挡不住“开光脆皮粉”的热潮。
“吃了林灶神的椒盐仙鸡,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能耕二亩地!”
“用坑里的仙土泡水喝,我娘的老寒腿都好多了!”
“这仙粉撒鞋里,脚臭都没了!神了!”
各种荒诞离奇的“功效”在口口相传中被无限放大。
那塌陷的盐矿坑,在百姓口中俨然成了“椒盐圣地”、“仙气源泉”。
谢金勺适时推出“开光脆皮仙粉”独立包装(其实就是小纸包盐岩粉加点花椒壳粉),价格低廉,竟也卖得脱销!
“麦肯雍”的流水如同开了闸的洪水。
铜钱、碎银甚至布匹粮食,源源不断地涌入。
谢金勺的小账本记得密密麻麻,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王大锅看着被百姓“自助开采”得坑壁都薄了几分的盐矿,从心疼变成了麻木,甚至有点得意——看,老汉我的手艺,造福百姓了!
林霄却没有丝毫放松。
冰河系统的倒计时在脑海中冰冷地跳动。
怀中的“烈焰椒”种子毫无动静。
京城方向的消息被风雪阻隔,香料世家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
而眼前这烈火烹油的景象,又能持续多久?
危机,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第五日清晨,风雪稍歇,但天空依旧阴沉得如同铅块。
“麦肯雍”刚卸下门板,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疯狂抢购。
几辆装饰奢华、挂着“盐”字灯笼的马车,在一队穿着统一青色号衣、挎着腰刀、神情倨傲的壮汉簇拥下,蛮横地停在店门口,将排队的人群粗暴地驱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