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其中一页,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所长,我们按照您给的配方,已经成功制备出了新一代的钴酸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的测试数据都非常理想。”
“但是在进行低温性能测试的时候,发现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下,电池的容量衰减得比较厉害,只有常温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放电平台也掉得很快。”
他将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本子推到白杨面前。
白杨没有去看那些繁琐的数据,只是听了他的描述,便了然于心。
他顺势问道:“无人侦察机那边,我让你们同步开发的第二代动力电池,进度怎么样了?”
一个多月前,白杨从系统中获得了完整的第二代高功率锂聚合物电池技术资料后,便立刻成立了项目组,由王建国带队,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项技术吃透,并实现量产。
这项技术,将让“龙蜂”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机动性能,再上一个恐怖的台阶。
提到这个,王建国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兴奋和崇拜的神色。
“所长,您给的那份资料,简直就是神迹!我们一开始还有些地方看不懂,但越是研究,就越是心惊!太先进了!里面的很多设计思路,完全是超乎想象的!”
他激动地汇报道:“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关,我们已经基本攻克了所有的核心技术难点。聚合物电解质的配方已经调试成功,叠片式软包工艺也跑通了。”
“现在就剩下几个小问题,比如铝塑膜的封装气密性,还有极耳焊接的超声波功率参数需要再优化一下。”
“只要解决了这几个问题,随时可以投入量产!您之前让设备科那边提前搭建的半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了!”
“很好。”白杨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才是他想要的效率。
给他一份“标准答案”,他手下的这群精英,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答案变成现实。
他站起身:“走,带我去实验室看看。”
“哎,好!”王建国连忙起身,激动地在前面引路。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安静的走廊,来到位于实验楼三层的电池研发实验室。
和研究所里其他地方的“老旧”不同,这间实验室几乎是全新的。
纤尘不染的地面,一排排崭新的实验台,还有几台贴着外文标签、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这些都是白杨特批经费采购的。
实验室里,几位研究员正穿着白大褂,在手套箱里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看到白杨进来,都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恭敬地喊了一声“所长”。
白杨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
王建国拿起实验台上一个银灰色的、只有巴掌大小的方形软包电池样品,递了过来。
“所长,您看,这就是我们做出来的第二代动力电池样品。”
他一边说,一边报出了一连串让任何一个内行听了都会心脏停跳的数据。
“单体电芯重量150克,容量做到了5000毫安时,持续放电倍率可以达到30C,峰值放电50C!能量密度……超过了220瓦时每公斤!这比我们现在给‘龙蜂’用的第一代电池,性能提升了将近一倍!”
白杨接过那个小小的电池,在手里掂了掂,感受着那轻盈的重量中所蕴含的澎湃能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有了这个东西,未来的天空,将会有更多属于华夏的“眼睛”在翱翔。
“刚才你说的低温性能问题,”白杨将电池放回实验台,开口指点道,“问题不在正极材料,而在电解液。”
“你们在现有的碳酸酯类溶剂里,按百分之五的比例,添加一种叫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添加剂,再试试看。”
“氟代碳酸乙烯酯?”王建国愣了一下,迅速在脑海里搜索着这个陌生的化学名词,随即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