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铸造……我的天,不是多晶,不是柱状晶,是整个叶片,就是一个完整的金属晶体?这……这怎么可能!这能实现吗?”另一位材料学教授失声惊呼,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受到了冲击。
“铸造……直接铸造出内部带有复杂冷却气道的叶片?这……这意味着,我们能绕开所有的精密机械加工?一次成型?”一位负责铸造工艺的老师傅,捏着那张纸,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他们是这个领域最专业的人,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薄薄一张纸上写的内容,如果真的能实现,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
那是一场**!
是一场足以颠覆整个高温合金精密成型领域的****!
它就像是有人告诉你,不用费力地去爬山了,我这里有电梯,可以直接送你到山顶。
短暂的震惊和议论之后,整个会议室的氛围彻底变了。
之前的沮丧和绝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亢奋和狂热。
专家们自发地围成一圈又一圈,指着那张纸上的标题,激烈地讨论着。
“这个思路是可行的!绝对可行!通过控制温度梯度,引导晶体从叶片根部向顶部单向生长,理论上完全可以消除掉横向晶界,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
“陶瓷型芯!对!关键在于制造出能够一体成型的、符合内部气道设计的陶瓷型芯!只要型芯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真空环境和温度梯度的控制了!”
“炉子!我们现有的真空感应炉需要改造!必须加装一个引晶加热器和一个水冷盘,形成‘上热下冷’的温度场!”
“快!老李,你是搞陶瓷的,型芯设计你牵头!老孙,你是搞设备的,炉子改造你负责!其他人,分头计算热力学参数、凝固速率……马上行动起来!我们通宵干!”
程开先看着眼前这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他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运-10的心脏,有救了。
……
当沪上的厂房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场全新的技术攻关战役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序幕时。
四九城,西郊研究所。
白杨已经回到了宿舍,洗漱完毕,躺在了床上。
连日来的奔波,尤其是今天这场高强度的谈判,确实让他感到了一丝疲惫。
沪上的问题解决之后,他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几乎是头一沾枕头,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一夜无话。
第二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时,白杨已经准时地睁开了眼睛。
没有宿醉的头痛,也没有赖床的习惯。
他迅速地起床、洗漱、晨练,然后去食堂吃了简单的早餐,八点钟准时出现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林慧已经提前半小时到达,将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泡好了热茶,整理好了今天需要处理的文件。
白杨刚坐下喝了口茶,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请进。”
走进来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
“所长,早上好。”他有些拘谨地推了推眼镜。
“是王工啊,坐。”白杨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怎么了?是不是电池项目上又碰到什么坎儿了?”
来人名叫王建国,是白杨亲自点的将,负责研究所一个重点项目的技术骨干。
这个项目,就是“高能锂电池”。
“是……是有一点小问题。”王建国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