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万亿次计算机项目’,从今天这一刻起,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正式开始?
大家面面相觑,刚刚燃起的兴奋火焰,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迅速冷却下来。
“白所长,您的意思是……”那位副部长皱起了眉头,有些迟疑地说道,“现在就开始?这……是不是太急了点?”
“您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程序还只是一个验证版的雏形,非常粗糙。”
“硬件方面,四千多个核心的互联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未来的超算规模可能会是现在的十倍甚至数十倍,那该是多复杂的工程?”
“还有供电、散热、容错……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的难题。我们……我们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是啊,白所长,”周培明也冷静下来,附和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刚刚解决了一个核心算法问题,士气正盛,但全面铺开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恐怕……难度还是太大了。”
他说的,是在场所有技术人员的心里话。
一个天才的算法,和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灵光一闪,后者则需要无数人年复一年的艰苦努力和精妙绝伦的顶层设计。
白杨似乎早就料到了众人的反应。
他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转过头,对一直安静地站在他身后的助理林慧点了点头。
“小林,把东西拿出来吧。”
“好的,白所长。”
林慧应了一声,从随身携带的那个厚实的黑色公文包里,取出了一叠用牛皮纸袋密封好的文件,足有十几厘米厚。
她走到会议桌前,将文件分发给在场的几位主要领导和周培明院士。
“这是什么?”周培明疑惑地接过来,入手沉甸甸的。
他撕开密封条,抽出了里面的文件。
只看了一眼封面,他的瞳孔就猛地一缩。
《“曙光一号”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草案)》
“曙光一号?”周培明喃喃地念出这个名字,光是这四个字,就透着一股破晓而出的磅礴气势。
他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随即,他的呼吸就停滞了。
目录清晰地分成了十几个大章:
系统总体架构、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分布式操作系统内核构想、
高效能计算节点设计、
IO子系统方案、
大规模液冷散热系统规划、
高容错供电体系、
并行文件系统、
任务调度与资源管理……
每一章下面,又细分出无数个小节。
这已经不是什么“构想”或者“想法”了,这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工程蓝图!
周培明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快速向后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