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陈景明再也站不住了。
他“啪”地一声将文件合上,双手撑在桌面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神中混杂着震撼、狂喜、以及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敬畏。
他抬起头,看向那个正平静地喝着水的年轻人,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份文件里描绘的,哪里是什么新型散热材料?
这分明是一把钥匙!
一把能够同时打开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三扇未来之门的,黄金钥匙!
任何一项技术得以实现,都足以让华夏在对应的领域,获得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领先优势!
而现在,这三把钥匙,正被白杨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称之为“一点新东西”。
“怎么样,老陈?”白杨看着他激动的样子,微笑着问道,“这个项目,交给你来牵头,有问题吗?”
……
白杨将陈景明那副失魂落魄又亢奋不已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陈景明这样的纯粹的技术专家,再多的行政命令,都不如一份颠覆性的技术方案来得更有激励效果。
“白……白所长……”陈景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扶了扶滑到鼻尖的老花镜,用一种近乎于梦呓的语气说道,“这……这份资料……您……您是从哪里……”
他问到一半,又猛地闭上了嘴。
他知道,这是所里最大的忌讳。
谁也不能问,白所长的那些“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大家私底下有过无数种猜测,有人说他背后有一个隐世的科研高人团队,有人说他能接触到某些不为人知的海外情报,甚至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他可能是外星人。
但所有人都默契地遵守着一个原则:只管做事,不问来源。
白杨没有回答他那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只是将手中的水杯放下,语气变得严肃而郑重。
“老陈,这个项目的技术价值,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它很重要,甚至比我们之前做的任何一个材料项目都重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我打算把它整个交给你。从实验室制备,到中试生产线搭建,再到后续针对不同应用方向的模组开发,全部由你来负责。人手,你从材料部随便挑;设备,你列单子,我来批;资金,更不用担心。我只有一个要求。”
陈景明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像个等待接受军令的士兵:“所长您说!”
“保密,以及速度。”白杨伸出两根手指,“我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能够实际应用的样品。尤其是芯片散热模组,计算机那边的兄弟单位,已经等不及了。”
将项目丢给陈景明,并非白杨偷懒。
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液态金属技术虽然先进,但它终究只是一个“点”。
而白杨作为整个研究所的所长,他需要关注的,是整个“面”。
他的精力,必须放在统筹全局上。
脑海中,一张巨大的技术网络图谱正在缓缓展开。
东风轿车下线,只是工业振兴的第一声号角。紧随其后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联动。
小灵通项目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一代产品的巨大利润,正在源源不断地反哺通信技术的研发。
覆盖全国的“高速信息公路”计划已经立项这么久了,无数的光缆正在像毛细血管一样,铺设向这个国家的四面八方。
这背后,需要更先进的光纤材料,更高性能的交换机,以及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而在那片看不见的深蓝之下,凝聚了无数心血的052D驱逐舰,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海试。
海量的试航行数据,正雪片般地飞回研究所,等待着白杨亲自带领团队进行分析、解读。
那里面隐藏着优化舰体设计、改进动力系统、升级雷达算法的关键信息,关乎着国家未来的海防命脉。
除此之外,还有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新型光伏材料、生物制药……
每一个项目,都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