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51章 我们是接了一道天旨(第3页)

第451章 我们是接了一道天旨(第3页)

这哪里是他们来报备项目,分明是人家把饭都喂到嘴边了,就怕你吃不好。

接下来的两天,赵卫东和他的人,经历了一场梦幻般的“审批之旅”。

去建委,建筑许可当场发放,并且附赠了一句“施工过程中有任何技术难题,可以直接向建科院的专家求助”。

去环保局,对方表示“该项目为特批,环评流程从简,但排污标准必须是最高等级,设备我们可以协助从国外采购”。

去劳动局报备用工计划,对方主动提出“可以协助解决部分技术工种的调配问题”。

……

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所有人都像是提前收到了命令,不仅不设任何障碍,反而争先恐后地提供各种便利,仿佛能为这个项目出一份力,是什么天大的荣耀。

赵卫东准备的那笔“公关费”,分文未动。

他带来的那些好烟好酒,连包装都没拆。

两天时间,在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走完的流程,全部走完。

所有必需的公文、许可、批复,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当赵卫东拿着厚厚一摞盖满了红色印章的文件,回到赵家大宅时,他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他将文件重重地拍在桌上,对着满脸期待的父亲和兄弟们,只说了一句话:“爸,我们赵家这次,可能不是接了个项目。”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我们是……接了一道天旨。”

---

手续的顺利程度已经超出了赵家所有人的想象,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彻底颠覆了他们对“生意”和“项目”的认知。

文件齐备,下一步自然就是签订正式的承建合同,以及等待第一笔启动资金的拨付。

根据赵卫东和财务总管的经验,就算是这种特批项目,合同的拟定、审核、会签,没个十天半个月也下不来。

至于资金,那更是个漫长的过程。从财政部门层层下拨,再到银行入账,快则一月,慢则三五个月,都属正常。

他们已经做好了派专人去催款、盯款的准备。

毕竟,赵家虽然家大业大,但要提前垫付如此庞大一个工程的启动费用,压力也是巨大的。

然而,就在他们跑完所有手续的第三天上午,家里的那台红色保密电话,又响了。

还是那个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声音,通知赵世祥,于下午三点,前往西长安街的一个地址,签署合同。

赵世祥不敢怠慢,立刻叫上赵卫东和家族的法律顾问,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了指定地点。

那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灰色小楼,没有任何挂牌,门口站着两个表情严肃的警卫。

经过严格的身份核对,他们被带到了二楼的一间小会议室。

会议室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长条桌和几把椅子。

一个穿着中山装,面容普通的中年男人已经在等他们了。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

中年男人将一份已经拟好的合同推了过来。

“赵先生,请过目。如果没有问题,就在这里签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