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沉默了片刻,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墙边挂着的那副巨大的军*地图前。
整个会议室,只剩下他平稳的呼吸声。
**们没有催促,他们都在等待。
终于,白杨转过身,重新看向众人。
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各位**,”他先是对着众人微微点头致意,然后目光落在了那位轰炸机部队的老**身上,“首先,我必须否定‘轰-6’的方案。”
老**的身体猛地一震,眉头瞬间皱起。
“理由。”他沉声问道。
“两个。”白杨伸出两根手指,语气平稳:“第一,雷达截面积(RCS)。‘轰-6’的机体太老旧,太庞大,它的原始RCS值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的涂料,可以将其降低一到两个数量级,这很了不起。”
“但结果是,它会从雷达屏幕上的‘一栋房子’,变成‘一辆卡车’。对于现代化的防空雷达网来说,这个差别,意义不大,依然会被稳定发现和追踪。”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红外信号。‘轰-6’装备的老式涡喷发动机,就是两个巨大的火炉。在万米高空,它的红外特征比太阳还要耀眼。”
“我们现阶段的涂料技术,主要针对的是雷达波,对于红外抑制,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面对如此巨大的热源,基本是杯水车薪。”
“强行让它隐身突防,无异于一个隐形人,却提着两个一千瓦的大灯泡在黑夜里狂奔。这不仅是冒险,更是自杀。所以,从技术角度,我完全不推荐。”
一番话,说得老将军哑口无言。
他虽然不懂那些复杂的参数,但他听懂了那个“提着灯泡的隐形人”的比喻。
那个画面,太过生动,也太过残酷。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白杨的目光,随即转向了海军的赵副**。
“接下来是海军的‘飞豹’。‘飞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攻击机,它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是它的看家本领。”
赵副**的眼睛亮了起来。
“但是,”白杨话锋一转,“也正因为它是一款超低空突防的飞机,它的大部分任务时间,是利用地球曲率和地形掩护来躲避雷达的。隐形涂料对它的生存率,有提升,但并非是决定性的。”
“而且,低空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海面杂波,也会对涂料的实际效果产生一定干扰。将首批最宝贵的产能用在它身上,效费比,不是最高的。”
赵副**的脸色,也黯淡了下去。
白杨的分析,句句在理,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切入点。
最后,白杨的目光,落在了满脸期待的王海涛副**身上。
“所以,我的选择是,空军的‘龙腾’。”
王海涛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但又立刻意识到场合不对,连忙收敛,可那股喜悦怎么也藏不住。
白杨没有理会他的失态,继续用他那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语调,阐述着自己的最终结论。
“选择‘龙腾’,同样有三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