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370章 导演了一步好戏第一步已经完成(第3页)

第370章 导演了一步好戏第一步已经完成(第3页)

随后,他再次联系了李副局长,表示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需要向领导和专家们汇报。

这一次的汇报会议,级别更高,除了周部长和李副局局长,还请来了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的几位资深总工程师和老专家。

会议地点就设在白杨研究所那间堆满了资料的“临时作战室”里。

白杨站在一堆图纸和报告中间,沉稳地开始了汇报。

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结论,而是先从当前电力紧张的困局入手,强调寻找新的、可靠的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介绍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以及他那个听起来有些“新潮”的“综合评估模型”。

他重点讲解了如何从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相多个维度,重新评估区域的聚煤潜力,特别是那些在早期勘探中被“放过”或“低估”的区域。

“……基于上述模型和对现有资料的重新梳理,我们初步筛选出了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潜力区域。”白杨拿起一根教鞭,指向墙上挂着的一张经过特殊标注的全国地质略图。

“第一个,是晋西北的這個区域……”他详细阐述了之前的“沼泽相”和“盆地中心”理论,并展示了那些被他“挖掘”出来的旁证资料。

“第二个,是内蒙古东部的这个坳陷带……”他又换了一套说辞,可能是基于某种特定的地球物理场异常(比如重力或磁异常)与深部煤层分布的关联性研究。

“第三个……”

整个汇报过程,白杨都刻意保持着一种“探讨性”和“建议性”的语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的“研究者”,而非一个掌握了最终答案的“先知”。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地盯着白杨展示的图件和报告。

他们经验丰富,功底深厚,自然不会被轻易唬住。

汇报结束后,沉默持续了几秒钟。

一位来自地质矿产部的老专家,扶了扶厚厚的眼镜,率先开口:“白杨同志,你的这个思路……很大胆,也很有意思。将板块构造的观点引入到具体的找煤工作中,在国内确实还不多见。”

“你提到的几个区域,我们过去也做过一些工作,但确实,受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勘探程度普遍不深,评价也相对保守。”

他顿了顿,看向其他几位专家:“我个人认为,白杨同志提出的假说,虽然还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去验证,但并非空穴来风。”

“特别是晋西北那个区域,他提到的几个疑点,确实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另一位煤炭部的总工也点了点头:“内蒙东部那个区域,地表覆盖层厚,勘探难度大,投入也高。”

“但如果真如白杨同志推测的那样,存在大型、稳定的煤层,那战略意义就太重大了。冒点风险,做一些针对性的补充勘探,是值得的。”

他们并没有立刻全盘接受白杨的结论,但他们认可了他分析问题的“新视角”和“逻辑性”。

尤其是,白杨的推论是建立在“现有资料”基础上的“再分析”,这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看起来更像是科学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凭空想象。

周部长和李副局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喜和希望。

他们虽然不懂具体的地质理论,但他们听懂了专家们的评价——有门儿!

“好!”周部长用力一拍大腿,声音洪亮,“既然专家们也认为白杨同志的分析有道理,有进一步验证的价值,那我们就不能犹豫!”

他转向地矿部和煤炭部的同志:“老总工,这件事,我看就这么定了!以白杨同志提出的这几个潜力区为重点,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补充勘探和验证工作!”

“要快!要准!需要什么支持,部里全力协调!”

李副局长也赶紧表态:“我们电网局也全力配合!需要电力保障的,需要前期投入的,我们责无旁贷!”

一场原本是为了讨论“弃车保帅”的危机应对会议,在白杨的巧妙“导演”下,硬生生扭转成了调动国家力量去“按图索骥”寻找新煤田的动员会。

白杨站在人群中,微微松了口气,但心里的弦依旧紧绷着。

剧本的第一幕算是顺利演完了,但大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勘探验证。

他知道,那些被他“点亮”的区域,深埋着足以改变国家能源格局的乌金。

但他更知道,从“理论推测”到“实际发现”,中间还有无数的环节和变数。

他望着窗外,四九城的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但似乎有那么一丝光亮,想要穿透云层。

“快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等煤挖出来,烧旺了,这天,总会亮起来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