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站在一旁看着郑老七挂好了货箱的插销后,才闲聊般的开口问道:“你们今天就要往深市走了?”
郑老七点头:“对呢,老大那边催得紧,他在深市也待了半个月了,就等着我们续上这批腊肉后再跟着回来呢。”
正边说着,郑老七边爬上前座,从车上拿了一个牛皮纸信封下来:“铺子今年的房租,老大他按照市价,一年给你涨了一千五的房租,你点点,看数对不对。”
叶宁接过信封后,随手就塞进了外套兜里:“嗨,说这话,这钱只要尤哥点过了,那就错不了。”
送走郑老七后,叶宁看着熏房里剩下的腊肉和香肠,准备给马大姐和汪先生他们送货的时候,捎带着也送上一些。
如今厂里就这么三四个大客户,那是一个都不能流失咯。
现在的人做生意还是很痛快的,这几人对叶宁厂里的服装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收到春夏新款后,生意忙得都没办法到乐阳镇来实地下单了,直接就在电话里给下了订单。
叶宁本来就没计划着做多少春款,就如今汪先生和马大姐下的订单,就够厂里忙活上一整个月了。
厂子那边最让叶宁满意的还是陈素芳的学习速度,今年的春夏款叶宁本人只提建议,布料采买和款式敲定都是陈素芳和打版师傅们商量着来的,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还真让叶宁挑不出半点错处。
估摸着等这个季度的生产结束后,今年夏天的生产就不需要费心叶宁了,以后她就只用负责采购那些比较难买的辅料和毛线了。
今年乐阳镇纺织厂的生意更是难捱,靠着陈素芳下的两个真丝布料订单,还能苟延残喘地支撑着。
对于陈素芳向纺织厂采购贵价真丝布料的决定,叶宁还是很支持的。
虽然如今纺织厂的情况是日落西山了,但是以前也是显赫过的,连带着乐阳镇附近的乡镇都有不少养春蚕的蚕农。
普通农户赚钱很难,除了地里的庄稼,就是一年到头养点蚕和鸡鸭猪补贴家用,只要乐阳镇的纺织厂不彻底倒闭,镇上的丝厂就会继续收购农户的蚕茧,怎么着都能算得上个良性循环。
而且纺织厂那边的生意不好的原因只是机器老旧,布料的样式和花样少一些,质量还是一点不差的,叶宁厂里做真丝衬衫需要的是纯色绸缎,纺织厂做出来的成品还是能满足需求的。
原本周大海还担心养殖场一直没有什么大笔的盈利,开始养兔子后又招了不少人,会让叶宁觉得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但是自从这次的腊肉卖出去后,他就再没有类似的担忧了。
盖因这次的腊肉实在好卖,一万多斤腊肉香肠,叶宁自己留下了几十斤,剩下的尤利民那边照单全收。
郑老七他们运走的两车后,本来想的是剩下的等他们把这次的两车货送到后等上一段时间再回来拉,结果尤利民实在迫不及待了,何爱军他们这边的货车一空出来他就托他们过来取货了。
这次卖腊肉叶宁赚了五六万,哪怕是抛开各项成本,也还有两万多块钱的纯收益。
和服装厂的盈利比起来,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是这两项产业的投入本来就不是同一个量级。
叶宁仔细算过,要算上去年卖鸡和鸡蛋赚到的钱,再有上两三年,她就能收回租这两千亩山地的成本了。
养殖场这边前景颇好,周大海也如同吃了定心丸一样,不再为自己的前途发愁,每日只带着手底下的人打草喂兔子,捡鸡蛋。
山上养了一年猪都变成腊肉卖出去了,周大海心里有成算,也没让这么大一片地空着,早早地买了种薯回来育苗,回头等到新的一批小猪放上山的时候,移栽后的红薯藤就能扎稳根了。
山上这么大的一片地方,种红薯也不是为了收获,纯粹是为了多长红薯藤给山上的猪当口粮,也就不讲究什么种植方法了,直接找空地把红薯藤栽下就行了。
周大海忙活着的时候,顾骁也如去年一般开着货车去附近几个乡镇搜罗小猪仔了。
不过和养殖场的母猪一样,去年揣上的崽子都还没生下来,顾骁只能提前和养猪的人预定好。
养殖场养着的几只母猪也快到生产的时候了,屋子里面已经养不住了,好在有之前熏腊肉的草棚,从山上找点石板用水泥一圈上,就是现成的猪圈。
原本叶宁还想着之后就在这边找间平房摊茶炒茶,但是现在准备又养猪又养兔子的,卫生条件不是特别好。
为了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味道,她还是让顾骁找了材料,带着周大海他们在夏春花居住的草棚旁边另外起了三间水泥房。
在解决炒茶间的同时,还顺便改善了夏春花的居住环境。
叶宁对这片茶园可是寄予厚望了的,去年秋天她自己摸索着学炒茶的时候,还不忘拉着夏春花一起学。
事实证明整日围着灶台转的夏春花对火候的把控也是炉火纯青,只第一锅因为火候太大焦了一些茶叶,后面的两锅都已经炒得有模有样了。
秋茶风味不如清明前的新茶,炒出来的茶叶带着苦涩味,叶宁没要,不过夏春花和周大海他们不嫌弃,乡下人喝茶就图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