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红楼:我是贾琏 > 第679章 李元的革新(第3页)

第679章 李元的革新(第3页)

更有趣的是,读书人之间还吵起来了,沿海各省的读书人与內陆省份的读书人之间对喷的场面,酒肆茶楼里隨处可见。

只能说实学的支持者还是很多的,能中举人的读书人,智商是在线的。只要不是立场问题,就能看到实学给国家带来的变化。

京官內部闹腾主要集中在礼部、翰林院,支持贾璉的人则以户部工部和户部为主。其他部门则是支持与反对一半一半。

兵部的情况最为特殊,按道理是最该反对贾璉的六部之一,却出现了一边倒支持实学的情况。

当日闹哄哄的,还算平稳的过去了,次日一大早,五城兵马司就出动了,原因很简单,山东会馆內部打起来了。

交战的双方都是举人,起因就是关於实学入科举,支持和反对一半一半。只能说,山东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了。即便工商业兴旺给山东带来了很多好处,读书人对於实学的態度还是很难达到多数支持的程度。相比之下,本该反对者居多的江南会馆里的举人们,多数支持实学。

用江南举人的话说,支持实学不等於支持残害江南士绅的贾贼!

就很拧巴!

至於山东会馆里的举人为何打起来呢,一开始没动手,就是斗嘴。

不知为何突然提到了李冬和林平两位山东主官,然后两边压不住火气,直接动手了。

五城兵马司的人来到后,把打的乱做一团的举人和僕从分开,还算客气的把人都带回去。

经调查才知道,他们真正打起来的原因还是山东的两位主官,执政期间对山东士绅很不客气,

很是收拾了一批。

李冬和林平对士绅出手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两人联手,每年冬天抓紧修水利工程。

问题是绝大多数地主反对,仅仅是口头上反对就算了,还有的暗中派家奴捣乱。威胁佃户都算是轻的,更有甚者直接打了衙役。

这一下给李冬和林平惹怒了,直接派出巡抚標兵抓人。

这哥俩联手,那真是一省之內无人能挡的力量。

朝中有贾璉做靠山的两人无所畏惧,连续多年打击地方士绅。利用重审旧案为藉口,两人在任期间,判死刑的地主就三十多,流放二百多户地主。这哥俩受到的弹劾也不少,但是有方颂压著,

屁事没有。

这哥俩除了没动曲阜,其他各府都被洗了一遍。打击了地主之后,两人在山东最近执政的三年,全省水利能修的都修了。

非但没事,因为山东的工商业兴旺发达,造船、渔业、农业、养殖业,取得的成绩全国首屈一指,去年山东省税收上缴成绩,稍稍落后於江南和广东,排在全国第三位。所以,这俩的京察都是特优等。

这就不得不问一句,地主为何反对修水利?

原因很残酷!水利修好了,天灾的时候,百姓不受影响,地主还怎么趁机兼併土地,逼著佃户们卖儿卖女。

山东举人们多数都是地主家庭的出身,他们能不恨贾璉的两大爪牙么?

恨也没用,这俩的靠山太硬,无论怎么弹劾,哪怕直接送到御前也没用。

李元不是那种没有在基层呆过的皇帝,在南洋时,哪年不动员百姓修水利呢?

如果不是此前內阁不配合,李元早就动手打击了。李冬和林平在山东主动打击,带领百姓大修水利,他喜欢都来不及呢。

印度的底子远远好於新中国,为何迟迟没能进入工业化,根子就在地主身上。

至於贾璉为何没有大张旗鼓的剷除,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受限於现有制度的束缚。

贾璉的计划是先发展沿海地区的工业,利用海运的便利和低廉的物流成本,先把沿海各省的工业搞起来,让天下人都看到好处。

至於內陆省份,只能先缓一缓了。沿海各省的地主们,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註定要自愿的將手里的钱投入到工商业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