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红楼:我是贾琏 > 第675章 全球战略(第2页)

第675章 全球战略(第2页)

战场才是检验一个国家实力最根本的地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战场的表现,欧洲各国都不认为是法军的功劳,毕竟法军才去几天啊?

土军战斗力的提升,全靠周帝国的军事装备以及军事顾问的指导。

法军的顾问在与土军交流的过程中,同样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

比如,周帝国军事顾问给土军军官上课时,强调的一些基本的军事原则。尤其是一本《孙子兵法》,让法军顾问看完译本都大受震撼。

这可是两千年前的军事著作。

当然孙子兵法要分什么人看,没有战略眼光的人看了,基本等於没看。

周帝国的顾问也图省事,都是图吞枣的教,能不能领悟看个人了。

但是最基础的军队训练的方式,法军顾问是能学会的。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培养士兵对纪律和命令的服从,以及士兵之间的相互协同。

在法军顾问的要求下,奥斯曼方面进行了一些沟通,让周帝国的顾问和法军顾问之间,进行了几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周帝国的军官们,严守不干涉欧洲的原则,业务交流可以,但是想让他们介入不行。

这种做派,让反法同盟一方又高兴又难受,高兴是因为周军顾问没有在战时参与,这无疑降低了土军的战斗力,难受的是想要获得周军的装备,大规模的採购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周帝国官方唯一能放开採购的只有左轮,这玩意卖的贼贵不说。弹药价格更离谱,从纸壳子弹到铜壳子弹,两者价格翻了五倍。

一些欧洲的科学家,得知拉瓦锡在周帝国学习,並且获得了信任和重用的消息后,纷纷收拾行囊,想要去拜见欧洲最强化学家,向他学习。

这种人还不少,都是比较年轻的有衝劲的科学家,他们买一张船票,不管不顾的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

乾正九年(1811年),库图佐夫在兵力减少一半的前提下,在两次战役中击败了土军,並迫使土军投降。因此打破了两军僵持的局面,力不从心的奥斯曼帕夏怒急攻心,一病不起,一命鸣呼,

没挺到1812年的来临。

库图佐夫抓住这个机会,展开外交手段。奥斯曼新帕夏继位之后,为坐稳位子,不顾法国的强烈反对,同意与沙俄展开和谈。

沙俄付出了摩尔多瓦的代价,换取了比萨拉比亚,同时得到了奥斯曼新帕夏的承诺,1812年5

月,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自此,拿破崙失去了土耳其这个盟友,沙俄得以全力应付法军。

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奥斯曼与沙俄停战了,这导致贾璉对沙俄的牵制战略中断。周帝国顾问团表达了不满之后,决定集体返回。

战报由顾问团传到京城时,已经是第二年的五月份,看到战报的贾璉大为无奈,深感奥斯曼土耳其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拿著战报,贾璉来见李元,详细的阐述了欧洲战略的重要性之后,提出加强对西寧王扶持的计划。

理由也很简单,沙俄侵略成性,如果奥斯曼帝国不能发挥牵制的作用,那就让西寧王主动出击,使之不能全力对付法军。

其次就是监测一下西寧王的服从性,並且派遣一支精锐之师,前往西寧王的封地,协助他作战的同时,检验军队的成色。

李元对於贾璉的主张没有立刻答应,需要时间考虑。六月初一的例会上,李元拋出贾璉的主张,让內阁商议。

这个举动再次让贾璉看到,作为一个皇帝,李元政治上的日渐成熟。

贾璉的主张遭到了岳齐的强烈反对,他的观点很明確,当务之急不是外部威胁,而是要加快完善內部的军改。

同时岳齐还强调,过去几年,朝廷的精力放在了支援新华殖民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收穫的回报却很不成正比。

有支援西寧王封地的精力和金钱,还不如放在国內。

其次就是西寧王封地距离遥远,道路险峻,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届时耗费巨大,收穫很少,岳齐希望內阁成员们考虑这个问题。

李元示意贾璉回答岳齐的质疑。

贾璉很淡定的表示,西域战略的本质是全球战略,过往中原王朝的大故都来自西北方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