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红楼:我是贾琏 > 第659章 入阁(第2页)

第659章 入阁(第2页)

沉思之后的贾琏,乘车回京,人还在火车上,就接到一个消息,潘季驯请乞骸骨被皇帝准了。

李元不准,潘季驯随即称腿疾,闭门不出。

潘季驯腿脚不好这毛病,那是治水落下的风湿病,年轻一点还没啥,过了六十之后,天气变化,秋冬之际,关节疼的厉害,无法走路。

李元派了御医去看,也确定了真有这个病,还没法根治,只能缓和。

接着潘季驯再上奏本请辞,李元继续驳回,过了一日,再上乞骸骨奏,这次李元同意了。

也就是说,大朝会那天回去后,潘季驯乞骸骨,五日之后,三请三辞,被准了。

内阁因此空出了一个位置,围绕这个位置,有资格的官员,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

但是怎么说呢,这些人的竞争完全是白费工夫,因为承辉帝留下的规则,设内阁候补大臣。

以前是俩,还有一个二选一的说法,李元登基后,并未补上内阁候补大臣的名额,也就是说,贾琏是唯一的人选。

那还争夺个屁啊。

现在唯一的争议,就是贾琏与林如海的翁婿关系。

为了内阁大臣的位子,有机会的大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都在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这个层面的官员,想再上进一步,那真是太难了。

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都在对着贾琏唯一的破绽开火。

至于所谓贾琏有不臣之心的话,没有人拿出来再讲了,因为注定要起反作用的。

贾琏回京之后,非常的安静,正常上下班。

十月初一的大朝会来临之前几天,风向又发生了变化,这次集火的是林如海与贾琏的关系,翁婿同为阁臣,没有先例。

只能说,非常的灵活。

李元对于相关的奏折,再次选择了一律留中不发。

认为自己有机会入阁的大臣,以及那些不希望贾琏入阁的大臣,在最后三天变得更加的疯狂。

三日之内,送达通政司的奏折,多达四百份,都是在强调林、贾同在内阁的坏处。

从这些奏折看,似乎林、贾同在内阁,大周不是要亡国了,就是要被篡了。

如果是仅仅是朝臣如此,倒也罢了。关键是勋贵以及外戚们,也都是抓住最后的时刻,纷纷请求入宫面圣。

没人知道李元怎么想的,奏本留中,求见一律驳回。

所有人都捉摸不透李元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李元也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状态。

一方面他要高举先帝留下的旗帜和遗产,一方面也确实有点忌惮林、贾同在内阁的后果。

这也导致了李元迟迟举棋不定。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贾琏在军队中的威望太高了,尤其是皇家军校是贾琏推动的,新生的军官们大多数都崇拜贾琏。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内阁所有人装死,这是最正确的应对。贾琏一言不发,专心干活,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种时候,谁跳的越高,往往越最先出局。

甚至还要被秋后算账,但是怎么说呢,人没有前后眼,近在咫尺,看上去触手可得,肯定是要争一下的。

十月初一大朝会,贾琏来的不算早,提前一炷香时间到场,卯时点卯后,站在角落里躲秋风。

这个时候人们才注意到一个问题,贾琏在仕途的过程中,从来都是不争不抢那个。

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着扎实的功绩走上来的。

如果贾琏没有在仕途的过程中,一直有“针对士绅”的不良记录,现在就不会存在那么多杂音。

即便如此,躲在角落里的贾琏,还是很快被诸多年轻官员们发现了。

越是年轻的官员,越是敬佩贾琏。即便贾琏在士绅中的风评不佳,甚至可以说是恶劣。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