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99章 庙祝归位(第3页)

第199章 庙祝归位(第3页)

>“永昌七年冬,江南大雪。我奉命南下‘肃清文祸’……”

旅人睁开眼,四周空无一人,唯有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通向远方看不见的山巅。

传说自此流传:每逢大雪封山之夜,若有诚心求知者独行于野,便能听见金蟾子的声音,在风中继续讲完那些尚未说完的故事。

有人说,他是执念未散的亡魂。

有人说,他是天地意志的化身。

阿篱知道真相??

林知远从未离去。他只是变成了语言本身,成了倾听的资格,成了开口的勇气,成了每一个敢于说“我记得”的瞬间。

某年春分,赎言祠举行年度“遗言归还仪式”。工作人员打开历年收集的匿名信匣,发现最底层藏着一封信,信封用九种材质拼接而成,笔迹熟悉。

信中只有一句话:

>“请告诉后来者:我不是为了成为传奇而说话,我是为了让普通人也能留下名字。”

此信被制成匾额,悬挂于祠堂正中。

此后百年,九州风气日新。言论之自由虽仍有反复,但再无人能彻底封锁历史。每当新的缄口令试图出台,必有学子捧《赎言录》立于朝堂之外,静默诵读;每当某地出现“失忆症”瘟疫,总有游方说书人携铜镜而来,映出受害者昔日容颜,助其寻回真我。

箫声依旧常响。

许仕林年迈,吹不动长调,便教弟子们合奏《醒言》。一代传一代,旋律愈丰,意境愈广。至第三代时,已有十二支箫、七面鼓、三具古琴共同演绎此曲,称为“众醒谱”。

据说,有一夜雷雨交加,乐声穿云裂帛,竟引得天穹裂开一线,一道金光降下,笼罩浪浪山巅。次日勘察,发现“天地听穴”内多了一枚晶体,形如舌,色如血,专家命名为“赎言芯”,检测其频率,竟与人类心跳完全同步。

科学家不解,修者却懂??那是千万人共情之心跳,凝结为物,镇守此地。

又过了几十年,人工智能兴起,虚拟意识泛滥,有人提议建立“全球记忆云”,统一管理历史数据。提案之初看似美好,实则暗藏审查机制。关键时刻,一群青年黑客攻入系统核心,植入一段不可删除的代码:

>**本数据库遵守〈赎言论〉第七条:任何信息的删除必须经全体相关者一致同意。否则,视为对文明根基的背叛。**

代码署名:**金蟾后学**。

风波平息后,某位研究员偶然调取早期录音档案,听到一段模糊音频,背景是风雪与断续咳嗽。一个沙哑的声音正在讲述:

>“……你们可以烧书,但烧不尽思想!你们可以杀我,但杀不死真理!”

研究员愣住。这段录音的时间戳显示为:**永昌七年腊月廿三**。

可那时,录音技术尚不存在。

除非……是有人,穿越时空,补录了这句遗言。

他颤抖着手播放下一秒。

风雪中,另一个声音响起,平静而坚定:

>“我在这里。我一直都在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