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周除了是中军衙门参事室总参事之外,还管着襄樊金局,如今在整个韩复集团当中,也算得上是“重臣”了。
他穿了身绛紫色?丝圆领袍,脚踩皮靴,手中捏着一柄湘妃竹为骨的折扇,站在码头之上。
王宗周人长得不赖,这一番?饬之后,确实很有几分玉树临风的味道。
而同样属于韩复集团“文官”系统的陈孝廉,整日只穿打着补丁的破旧蓝布袄,相比之下,王宗周不论是说话做事,还是穿衣打扮,明显都要高调很多。
当然了,王宗周现在主要的差事,就是要和往来襄樊的客商,以及襄阳本地的富商打交道。工作性质就决定了王宗周必须要高调,衣着打扮必须要镇住场子。
此时,王宗周带着金局樊城税课司的大使,樊城巡检司巡检,以及樊城一些富商乡绅在码头上迎接。
韩复本来只是想在去刘官冲龙骑兵驻地的途中,顺道了解一下樊城的情况,只留出半个时辰的时间听一下樊城方面的工作汇报。
但这个时候,王宗周把樊城士绅都给发动起来了,大家那么热情的巴结奉承,又到了吃饭的时候,韩复感觉不表示一下也不太好。
当即决定欣然接受樊城士绅的宴请,到酒桌上联络了一下感情。
伴随着襄樊营的壮大,尤其是襄樊营收服谷城、光化,并且设立了水师营、襄樊金局和樊城巡检司之后,襄樊营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在显著加强。
樊城这些士绅们,对于韩复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有了积极合作的迹象。
在酒桌上,这些士绅除了老生常谈的委婉表示,商税太高,希望能稍稍减免之外,还有好几个大户还提出了,想要将家中子弟送到中军衙门去,给韩大人当差的想法。
韩复现在最缺的就是能识文断字的文书官,当即让王宗周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
还有的大户则希望能拿到一块烟牌或者皂牌,参与到卷烟生意或者肥皂生意当中来。
韩科长也是当即拍着胸脯表示,回去以后,一定好好研究研究。
韩复如今虽然手握雄兵,雄镇荆襄,在如今的襄阳地界,说话比防御使李之纲,知府牛都好使,但酒桌之上却极为豪爽。
不仅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同时不管是谁来敬酒,都来者不拒,酒到即干,不摆架子也不耍心眼,赢得樊城士绅们极大的好感。
一顿饭吃完之后,樊城的士绅们也都知道韩大帅还有军务要办,也就没有过分的劝大帅换个地方继续潇洒,纷纷告辞离开。
韩复喝了不少酒,虽然度数比较低,但被风一吹,还是有几分醺醺然,有了几分醉意。
只是脑袋却越发的清醒。
回到由樊城千户所公署改建而来的樊城税课司,韩复顾不上休息,问起了樊城这边的情况。
如今的樊城税课司税大使钱元昌,生得如同矮冬瓜一般,正是原来谷城税课司的税大使。
襄樊营拿下谷城之后,中军衙门将他异地调任,调到了樊城这边来。
钱元昌双膝跪地,咚咚咚磕了几个头。
他还是头一次给大名鼎鼎,威风凛凛的韩大师汇报工作,显得极为紧张。
磕磕巴巴的把月以来,樊城说课司的收支情况,汇报了一遍。
“只收上来这么点金?”高坐主位之上的韩复,皱了皱眉头。
之前左良玉在襄阳的时候,一年商税都能收十几万两呢。樊城位于汉江的转弯处,又有唐白河与河南等地相连,该处税课司是整个襄阳最重要的税课司之一,过去一个月,才收上来两千两银子不到的金。
按照这个数字,一年也就两万多点而已,离韩复设想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啊。
见自己头一次给大师汇报工作,就受到了当面的质疑,钱元昌连忙磕头不止。
脑海中也是瞬间联想到了,江湖上流传的种种韩大帅的传说。
不仅话都说不出来,身体都开始打摆子了。
见状,王宗周解释道:“大人,金局草创,差事展开的极为困难。地上的坐商和行商还好说,江面上的那些商队,往往无视税卡,强行通过。厘金局只有几艘小船,而汉水江面又宽阔,仅靠金局的力量,实在难以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