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韩复已经决定,要让张老道将陈孝廉刚才的话,编入到宣教队的宣讲教材当中。
与此同时,杨士科也微微动容,他是真的有点被陈孝廉的话给震撼到了。
原先他只是将韩复看着是能打仗能练兵,同时也开明些的武将。但最好还是有朝一日,重回大明之后,还是要由自己这样的文官来统领,大家“将相和”,共同匡扶大明朝。
但是现在,杨士科发现自己需要重新地,认真审视一下,自己??也不单单只是自己????和韩再兴之间的关系了。
听了陈孝廉的话,韩再兴居然给了自己一种,“英明之主”的感觉。
这太可怕了。
“杨大人的那份文稿,学生已经草拟好了,请杨大人誊写吧。”陈孝廉将几页稿纸放在了杨士科的面前。
接下来,又给李之纲和朱梦庚各发了一份。
杨士科对于冯养珠没什么好感,对白旺也谈不上什么忠诚,冯养珠死了就死了,对他而言,心中毫无触动。写一封信帮忙表态,稳住白旺不对襄阳动刀兵的话,杨士科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而李之纲现在都有点麻木了,用韩复那个时代的话说就是,躺平摆烂了。写就写吧,天塌下来让韩再兴那个高个去顶着吧,自己也管不了这那的了。
唯一有点抗拒的是朱梦庚。
其实也不是朱梦庚抗拒,而是他朱梦庚是代表府尹牛?来的,这封信也是以襄京尹牛?和理刑朱梦庚两人的名义,发给德安府的。
如果不经过牛大人的点头,自己就擅自把牛大人给代表了,尤其还是在这种重大问题上给代表了的话,朱梦庚都不敢想自己回去之后,要面临牛大人怎样的怒火。
但怎么面对牛大人的怒火毕竟是之后的事情,现在自己如果不写的话,立刻就要先面对韩大人的怒火了。
朱梦庚扭扭捏捏,犹犹豫豫了半天,最终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写了起来。
“大人,东翁刚才回去之后,对在下多次提到文书室的陈主事,好似对陈主事之话触动颇深。以在下观之,东翁为大人打理秋收之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去而复返的张维桢,捋着山羊胡,笑眯眯地说道。
这老小子现在打两份工,陪完杨士科又来陪韩再兴,忙得很。
解锁了东食西宿的伟大成就。
对杨士科的反应,韩复其实并不意外,他转头向叶崇训问道:“崇训,你是新勇营的总训导官,说一下现在募得多少了?”
叶崇训当即说道:“按照大人之前的定制,我新勇营兵额是两千员,实际早已编满。虽然又抽调新勇成立第七、八、九、十、十一等战兵局,以及骑马步兵、水师步兵等,但因招募之人甚多,未来得及编入新勇营的,都作为
辅兵,因此新勇营虽然被抽调甚多,但随抽随补,如今仍是满员的状态。另外还有辅兵一千七百余人,以及登记在册,可以随时招募的预备人员两千三百余人。”
在韩复的规划之下,现在襄樊营大体上已经形成了战兵局正兵,新勇营新兵,新勇营辅兵,已经登记在册的预备兵这四级链条,一级一级的,规模化往上输送战兵。
使得在将来的战斗当中,即便有战兵局出现较大的人员损耗,也能够立刻有训练有素的新兵补充进来。
并且由于整个襄樊营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标准的操练典范,新兵进来以后,也不需要什么适应的时间,即插即用,快速高效。
叶崇训是个有能力的,韩复相信他即便是去当领兵官,也一样能够成为出色的领兵官。但目前襄樊营中,各领兵官里,能够干好总训导官这个职位的,却只有叶崇训一个人。
叶总将自己提出的新兵、辅兵、预备兵这三套体系搭建起来,韩复对他的工作相当的满意。
“马上要打大仗,现在的人手还是不够用,新勇营要进行扩编,到明年开春的时候,我襄樊营最好能够达到一万战兵的规模。”韩复很是雄心壮志。
叶崇训知道自家大人胃口大,但没料到会这么大,连忙说道:“大人,如今新兵月饷是七钱银子,辅兵是五钱,招募之时还要设置粥棚施粥,如今新勇营新兵与辅兵加起来,光月饷就有2400余两。且每练成一名新兵,又有兵
器、被服、营房等各项大额开支。以此算下来,光是维持目前的规模,新勇营的新兵、辅兵,一年就要四五万两银子,还要扩编的话,花费是不是太大了些?”
呃,这么一算开支确实不小。
不过韩复现在赌场、卷烟、香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搞了个厘金局出来,准备好好的刮一刮地皮,不对,是头皮,商贾们的头皮。
现在汉江还没有断航,韩复又控制住了谷城到象河口的这一段江面,趁着还能收商税,赶紧先收起来,等到明年我大清来了以后,汉江必定断航,到时候想收也收不了了。
当初左良玉坐镇襄樊的时候,不到一年就收上来十几万两的关税,珠玉在前,自己怎么能够落后?
而马上就要秋收了,韩复记得后来的湖广巡抚何腾蛟在奏疏当中说,襄阳一府秋税在六万石左右。今年年成比后来遭遇战乱的襄阳肯定要好不少,韩复估计今年收上来的粮食,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的。
银子和粮食虽然花得快,但暂时还能顶得住。
襄阳毕竟是大府,富庶一些,养一万精兵的家底还是有的,何况韩科长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搞到钱。
ps:求月票,求推荐票!